1)第七十八章、大练兵 2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业化社会的表现之一,就是全面的,无处不在的标准化。王书辉单纯的认为,在工业国家里,如果一个国家的通用部件越多,那么,这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就越高。

  既然已经认定了标准化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王书辉自然要在自己能够掌控的地方,全部都不遗余力的推行标准化。王书辉手下所有的人,无论是教导员,士兵,工人,农工,匠师等等,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是接受标准化的熏陶的。从穿着到作息,从生活用品到工作方法。标准化的思想无处不在的体现着。

  实际上,古代人在做到标准化这个方面,有很大的难处。中国虽然从秦代就已经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但是,地方差异一直存在。就一个基本的度量衡的统一问题,就很难实现。

  王书辉曾经专门搜集了这个时代的匠人们使用的量器。他惊讶的发现,同在一个枝江县城里工作的匠师们,他们使用的量器居然都是标准不同的。不过,这个问题难不倒王书辉。他有穿越门这个神器,他可以从现代购买统一的,完全相同的,精度极高的测量器具。所以,王书辉目前所掌握的各个部门,率先的实现了标准统一。

  王书辉对于标准化的认识是纯粹的理论性的。不过,在盖房子这个问题上,标准化有什么样的好处他却已经完全的领会了。

  王书辉出于对这些明代土著的,初级的和兼职的建筑工人的不信任。那两栋第一批建设的双层小楼,王书辉把他们闲置了。毕竟,他不知道这两栋小楼的实际质量是怎么样的。他命令建筑人员,按照这两栋小楼的标准,在王府镇外建设十二栋相同的小楼。

  随后,一千多个保安团士兵和工人匠师们,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使用本地生产的水泥和红砖,很快的就将十二栋小楼盖好来了。王书辉这个时候,才体会出标准化的好处来。完全是因为红砖和水泥,以及建筑图纸的完全相同。这些已经参加过楼房建设的工人和士兵们,才能很快的就熟练的把十二栋小楼建设完成。

  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了。只要施工的材料和工具,以及要制造的产品是相同的。哪怕是第一次制造的时候问题很多,不过,只要完成了第一各产品的制造,后面再造相同的东西,就完全是机械化的重复过程,是个熟练工种的过程。有第一次制造经验的人,都能很好的做好重复性的工作。

  虽然这个时空的明末土著们,对于这些小楼很不看好。可是,王书辉却觉得,这种小楼是非常好的。虽然在这个时代,利用楼房来节省空间是件很无稽的事情。但是,王书辉认为,住在这样的小楼里,才可以很好的培养人的组织意识、团体意识和纪律意识。

  对于王书辉来说,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