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四章《潼关怀古》!_大魏能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年,百家学派要大肆扩招学子了。

  …………

  整个叙述过程中,萧逸只能静心聆听,脸上丝毫没有笑容,也没有一句称赞之语,老话说的好: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

  父亲犯了再大错误,做儿子的也不能指责,最多委婉的规劝一下,没准还要替老子去顶罪呢!

  相反的,儿子立下再多的功业,做父亲也不能夸奖的,反而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时常板起脸来训斥几句!

  这就是中国的父子关系,一代代的传承不断,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情意浓浓!

  不过公平的说,萧玄坐镇关中数年,在文治上还是颇有建树的,做了不好利国利民的事情,个人能力也是突飞猛进,成为大魏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将来还要化成一轮旭日呢!

  儿子如此正气,做父亲的自然是高兴了,却不能言语表扬,也不能喜形于色,这种憋着的滋味真不好受,萧逸决定以诗抒情,再做一次文抄公!

  没办法,肚子里墨水有限,只好抄写别人的了,于是一首《潼关怀古》,提前一千多年问世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好,太好了,太师大人这阙词,由远至近,写景抒情,尽显山河壮丽之情,堪称是一篇佳作啊!”

  “岂止是一篇佳作,简直是千古绝唱啊,与太祖武皇帝之《短歌行》,可以前后辉映矣!”

  为大人物溜须拍马,同样是官场必修课之一,各种颂扬声响彻了城头,还有头脑灵活的官员,立刻找来了石匠,准备把这首词刻于丈二高碑上,立之潼关城头,以供世人瞻仰之用,序文这样写的:

  ‘黄初元年-七月十六日,太师大人萧逸进军关中,于潼关上设宴,酒至半酣之时,仰望烈日当空、蓝天白云,俯瞰山河万里、锦绣如画,遂做此赋以抒情怀!

  赋成之时,天有七彩霞光出现(就是一块云彩飘过),地有甘泉涌出(大军扎营,掘地取水)……呜呼,千古绝唱,天地同贺!

  萧逸做了二十多年文抄公,脸皮早就比潼关城墙都厚了,各种阿谀之词来者不拒,还连饮数杯以示庆祝,而后目视低头沉思的儿子,希望他能领悟这首辞赋的真谛,知兴亡,得天下!

  …………

  “玄儿,陪为父走一走!”

  “诺!”

  酒足饭饱之后,萧家父子在城头上溜达起来,大小官员很知趣的没有跟随,亲兵们也都停下了脚步,都知道父子二人有心腹事要谈,要是不小心听到了,没准惹来杀身之祸呢!

  “吾儿坐镇关中数载,对这个地方有何评价啊?”

  “回禀父亲:关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纯朴,又不失彪悍之气,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独厚,北有萧关、南有武关、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四塞俱是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周人以关中为根基,东出灭商而有天下,后秦人崛起于陇右,灭六国一统天下,汉高祖刘邦也是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先取关中以为根本,而后东进灭楚,建立了汉家四百多年基业!

  如今这块龙兴之地,落入了我萧氏手中,且经营的犹如铁桶一般,一旦天下有变,数十万虎狼之师东出潼关……嘿嘿!”

  ……

  “哈哈,说的好,目光长远,壮志凌云,不过吾儿知关中之利,可知关中之弊吗?”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