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849章 你的路我的路大家的路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

  当然,依旧不是许县的情报,而是其他方面的。

  郭嘉不认同斐潜自己,这一点,从言谈之中可以察觉得出来,结合最开始的时候郭嘉用的陈不占的例子,似乎也说明了在郭嘉心中斐潜和曹操的位置。

  这家伙,斐潜不由得摇了摇头,该不会是跟曹哥太久,然后被曹哥洗脑了吧?这种军事政治上面的事情,哪里有什么纯正的对错黑白之分?到一个人身上,具体某个事情或许可以分出黑白对错来,但是如果说整个政治结构统治阶级,外表白里面黑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理想状态了,有的甚至直接一黑到底的,别说白了连灰色都找不到的都有。

  虽然说郭嘉说的陈不占是讽刺斐潜的,但是反过来,这也说明了其实曹操跟郭嘉也肯定探讨过士族世家这个方面的话题,说不定两个人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和方向,所以才有『阴晴圆缺,不可弃也』的说辞。

  当下大汉的士族世家,这种类型的存在形式,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和当下的社会生产方式、国家政权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力、统治方式与技术能力、文化上的向心力、市场信息交换的频度,还有交通等等相关民生事业的先进程度相适应的,相对应的。可以说大汉时期的士族世家多少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还有国这个概念,可是等到了曹丕先掀翻了桌子,司马老二有样学样之后,规矩被打破,国的概念被颠覆,五胡乱华之后连汉人的名头也被践踏泥尘的时候,国的概念彻底完蛋,使得各地只剩下了家族,士族门阀便没有了制约,膨胀得无边无际……

  直至宋朝,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这一帮人,通过座师和门生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输送链条,科举士大夫官僚在朝堂一家独大,士族和门阀才算是逐渐的退出了主导位置……

  社会的变迁,必须通过生产形态的转变、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化和政治体制变迁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而实现,实际上,在社会动乱中,一些士族在动乱中衰落,另一批士族却在动乱中崛起,只要中古社会生产方式和基本形态没有重大转变,士族政治的格局很难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郭嘉是有远见的聪明人,曹操显然也是,所以这两个人,甚至连同依旧在许县的荀彧,可能都有了一定的共识,也就是执政之后要怎么进行改革,所以,不管是荀彧还是郭嘉,都认为斐潜就是一个捣乱分子,是他们要进行大汉王朝改革的阻碍……

  结合历史上的种种后续发展来看,曹操也确实作出了一些改进,未必不是在这个时间段和郭嘉荀彧商议出来的举措,比如唯才是举,比如也提拔了大量寒门子弟等等,虽然最终依旧是不得不和士族世家妥协了,可问题是现在的曹操郭嘉等人完全不知道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