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0、551节 物价飞涨,改革币制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单位,后以郡为单位,最后以州为单位,慢慢扩散人口迁移,缓解人口地区失衡的情况。

  “各以县域人口田亩为基,每人授田三到五亩。五口之家,以挟田二十亩为善,每三年,核准口数,重新划定田亩…”

  李洛按照五口之家二十亩田为参考推行均田令,比隋唐时期的一户挟百亩看似小气多了,其实不然。

  因为此时的耕作技术早就不是隋唐时的粗放式耕种了,深耕细作之下,亩产大大增加,人均耕种数量也降低了。一家二十亩田,不勤快都种不完。加上东南田肥,人均几亩田足够完税之后略有盈余了。

  只是今年一直打仗错过了农时,大规模的打粮起码也要等到明年夏季,这个过度期需要大量的赈济粮。好在唐国的粮食储备很多,基本上可以应对,避免了人大量人口饿死。

  终于,冗长的《定国是诏》宣读完毕。

  但,仍然没有结束,接下来,又是一份改革科举和重开科举的诏书。这是李洛送给东南寒士的大礼包。

  诏曰:“国家抡才大典,名器之重,社稷之本也。王以明道治天下,故以明道权衡天下英才…所谓明道者,明天道,明人道,明臣道,知廉耻,知民心,知善恶…”

  “明道者,必知文史以为鉴,必知算术以知数,必习骑射以强身,必知稼穑以劝农……此即为明道也。”

  此言一出,一些文人出身的官员,都是有点愕然,但他们都是海东老人了,也没有腹诽。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以孝治天下。而唐王李洛,第一次提出“以明道治天下”,可谓首创。作为开国之君,他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便利。

  李洛的明道治天下,选拔的其实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对经史子集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没有取消,而对于算术,农时,民生,君子六艺等要求有所提高。

  说白了就是要求智育,德育,体育一体,缺一不可。

  “着各州印制科考教本,分发郡县,以为科考范畴……”

  就是将考试资料发下去,让参加考试的学子先复习准备。考试的各科权重,和海东相同。目前,传统的经史子集仍然是分值最权重的科目。

  “各郡录取者为秀才,赐予秀才功名;州考录取者为举人,赐予举人功名;举人可赴临安参加会试……会试每两年一次,五考不中者,取消参考资格…”

  李洛借鉴了明朝的科举制度,明确设定秀才,举人,进士三等文阶。但把每三年一考,改为每两年一考,还限制了考试次数,免得很多人一直考,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定于明年二月初二,重开科举。五月十五州试。十月初十会试…”

  “秀才,可授予正十品;举人,可授予正九品;进士,可授予正八品。”

  就连秀才,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