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5章 给苏州百姓一条活路!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州的富贾豪商,倒有十之八九,都牵涉了进去,被抄没家产,没收田地,流放杀头者,不计其数。”

  “他们原来经营的商贸生意,也自然都停了。”

  “本来没有田地,沦为商贾贫苦雇工们也因此而流落街头,丧失生计来源,苏州岂能不萧条?”

  朱允熞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弄到最后,最关键的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一系列的牵连。

  吴亦庚行刺自己,苏州的富商受到牵连。

  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暗中资助倭寇,与其勾结,以求给朝廷施压,放过自己。

  结果又被查出来,不仅自身被处置,与之相关的人员,无论知情还是不知情,又都受到牵连。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

  苏州城的富贾豪商,基本上都被牵扯了进来,难怪苏州变得这么萧条。

  说起来,这一切还真是因自己而起。

  朱允熞斥道:“蓝玉也是任性胡来,牵连之人太多,应适可而止,岂能全然不管不顾,扩大打击面的?”

  牵连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普遍的。

  某种程度上,它有其正面意义。

  比如说,家中有一个官员贪污,但因此受益的却是全家人,那集体付出代价,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但牵连一旦扩大化,就会让许多无辜的人,也卷了进来。

  洪武年间的几个大案,无不是如此。

  但这是老朱有意为之,利用“牵连”实现其政治目的。

  而全面打击苏州巨贾富商……

  朱允熞并无此意啊!

  但他略一思索,立即明白。

  在外人看来,太孙与这些巨贾富商,似乎是较上劲了。

  从加征商税,再到吴忘庚行刺,再到办理税证,开放经商资格……

  巨贾富商对他怀恨在心,而朱允熞的打击报复,亦是毫不手软。

  发生巨贾富商暗中勾结倭寇的事,蓝玉肯定认为,这些人是冲着太孙殿下来的。

  那他帮太孙殿下“报仇雪恨”,打击起他们来,更是会毫不手软。

  这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苏州的大商户,都牵连进去了。

  刘翰墨道:“凉国公固有讨好太孙之意,但除此之外,也是因为朝廷开支过大,松江府被占,平定倭寇之乱,既要大量的军费开支,日后重新建设,更是少不了银子。”

  “凉国公趁机行事,亦有此意。”

  “还有一条,除了富贾豪商之外,以往苏州府因赋税过重,百姓无粮可交,积欠了不少朝廷的税赋。”

  “累积所欠之数,总计达八百余万石。”

  “凉国公来了之后,大肆追查历年所欠之税赋,以充军用。”

  “百姓无粮可交,便大肆拿人,因此逃亡者不计其数,故而才显这般萧条。”

  苏州府拖欠了朝廷不少税赋的事,朱允熞也早有耳闻。

  一边是朝廷对苏州收重税,另一边是苏州交不上来,于是就欠着。

  这早就是陈年的老问题。

  每任苏州知府上任,首要解决的,便是欠税之事。

  可苏州欠税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反而年年增加。

  一年欠一点,一年欠一点。

  经年累月下来,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突然让他们交历年积欠的税赋都交上去,那不是要人家的命吗?

  朱允熞也清楚,蓝玉有他的难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五万大军劳师远征,每天的粮草开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从金陵运过来,路途遥远,光是运送粮食的民夫,就要征发十几万,甚至更多。

  路上的消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苏州本地征粮,就地解决。

  等大军到了,粮都已征好,也不用再从金陵调粮过来。

  既可以帮朝廷省不少的钱,军队的推进速度,也会更快。

  苏州本来有历年积欠的税粮欠赋,就地征收,顺理成章。

  只是这代价,也不小了。

  刘翰墨突然跪了下去。

  “太孙殿下,苏州积弊已深,若再不解决,只恐苏州百姓,都难以活命。”

  “这千年繁荣之都,亦要成贫瘠之地。”

  “下官刘翰墨特此为民请命,还请太孙殿下为苏州百万生民做主,给苏州百姓一条活路!”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