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 一石二鸟,老朱的决定!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吗?

  比不上。

  比得上平定倭寇吗?

  恐怕也比不上。

  齐泰惶恐不安的胡思乱想。

  看着不远处的太孙殿下,他的心情越来越复杂。

  不少人都和他一样,此时的情绪十分微妙。

  一方面,他们与太孙殿下不对付,看他很不顺眼。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太孙进献甘薯,于国家有不世之功。

  “臣恭贺陛下得此神物,从此大明百姓再无饥饿之忧,此千秋未有之功,臣为陛下贺,为天下百姓贺!”

  一名官员恭声道。

  “为陛下贺,为天下百姓贺!”

  “为陛下贺,为天下百姓贺!”

  ……

  众官员纷纷道贺,老朱爽朗开怀大笑。

  “来人,将太孙殿下进献神物甘薯一事,立即颁布,于金陵张贴告示,同时传令全国各地府衙,悉数告之百姓。”

  他顿了顿,又道:“将朝廷加封他为“凌霄战神大罗天仙玄天荡魔佑圣真君”的消息,一并公布,晓喻天下。”

  朱允熞怔了一下,老朱这是将他彻底推上“神位”了啊。

  平倭寇之类的,毕竟只是故事,是百姓们茶余饭后的闲谈。

  有些人乐此不疲,有些人也就一笑了之。

  历史上,被民间奉为神明的贤臣大将,其实不在少数。

  如关羽,如包拯,如尉迟恭等等。

  但实际上的影响力,都不是很大。

  百姓们祭祀归祭祀,转身出庙就忘了。

  毕竟,华夏的百姓,对神明的敬奉,大多采用实用主义的原则。

  求神办事!

  烧香拜佛,都是为了获得回报。

  这是大多数人的思想。

  然而,如果将甘薯和他的封号联系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百姓们在种植甘薯的时候,就会想到他,感念他的恩德。

  除此之外,还可以消除百姓们对新鲜事物的抵触。

  正如朝中的大臣不敢试吃甘薯一样。

  百姓对于从没有见过的农作物,是不敢轻易去种的。

  他们还是更乐意种自己熟悉的东西。

  这也是人性的本能。

  大家都会这样,规避未知的风险。

  历史上,甘薯从传入国内,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间经历了几百年。

  但如果有一尊“神”给他们背书,那愿意尝试种植的人,就会大大增加。

  虽然仍然会有不少顽固者不愿相信,但愿意听“神”指示的百姓,历来众多。

  再加上官府的大力推广,相信用不了几年,甘薯的种植,就会在大明境内全面普及。

  老朱这是一石二鸟之计。

  既推广了甘薯,又提升了朱允熞在民间的身份地位。

  众官员再度称赞,又是一通奉承。

  随即,老朱令厨子准备午宴,按朱允熞所教的方法,将甘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当老朱和满朝文武大臣,吃到香喷喷的烤红薯时,皆一个个眼放精芒,大快朵颐。

  生吃甘薯还只能说稀烂平常,烤甘薯就是真正的人间美味了。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