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堂堂正正之法!奇思妙想!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下令将新军装备的枪,全部换装成后装枪,定装弹。

  这样射击效率会高出很多。

  使用定装弹的后装枪,是可以连续射击的。

  可受工艺生产水平的制约,每一颗子弹都造价不菲。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就更耗钱了。

  支持那些工匠们做研究,搞新玩艺儿的制造,无一不是烧钱烧出来的。

  大明还是很典型的农业社会,如何能支撑得起工业社会都感到昂贵无比的研究呢?

  魔都新城的建设虽然没有从户部拔款,但松江的赋税,首先就全给截了。

  苏州积欠的税银粮食,也尽皆运了过去。

  除此之外,洪武大典的编纂也非常耗银。

  笔墨纸张都十分昂贵,编书需要数千名书生合力完成。

  这个时代的知识很值钱,这些人给出的薪水报酬可都不低。

  数千名编书的秀才书生,名家大儒,养他们的费用,都能养几万军队了。

  更别说,要编大典,还需要民间献书,搜集古今典籍。

  这个献书当然不是白献的,朝廷受了书,要给奖赏的。

  往往比所献书籍的价值高很多倍,花费自然不小。

  然而,若非如此,又如何能让民间百姓将珍藏的书籍献上来,用于编纂大典呢?

  税收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开支却多了这许多,也难怪赵勉这个户部尚书,要当不下去了。

  “赵尚书何必急着辞官呢。”朱允熞笑道:“孤花掉的钱,孤会再向国库补充的。”

  赵勉愣了一下,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旁边,杨靖向他使眼色,赵勉恍然回过神来:“太孙殿下都是为国事操劳,又不是因私事支取,岂有让太孙殿下补充的道理?是下官无能……”

  “孤有一计,可填补国库亏空。”朱允熞打断了他的客套之言。

  “还请太孙殿下明示。”赵勉拱手行礼,没有再说之前的奉承话。

  他想了又想,一时也想不到要从哪里变出一大笔银子来。

  只是太孙行事,多有匪夷所思之处,又不免有些期待。

  “民间百姓缺钱的时候,都是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借一笔钱,以度难关。”

  朱允熞道:“眼下朝廷支取不够,国库空虚,那便向百姓们借吧。”

  “不可!”

  他此言一出,赵勉和杨靖同时出声。

  “加征商税之事已引起不小的风波,虽然太孙殿下巧妙化解,但如今仍有许多巨贾富商,心怀不满,其中更不泛勋贵高臣。”

  “若是再向百姓借钱,只怕会引来天大的祸事啊。”

  “万一激起民变,就不可收拾了。”

  朱允熞哈哈大笑:“你们该不会以为,孤说的“借”,是“强借”吧?”

  难道不是吗?

  两人都呆了。

  官府向民间大户借钱借粮之事,历朝历代都有之。

  但那通常是地方官府与当地的豪绅达成的交易,以解决地方官府一时的燃眉之急。

  至于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