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6章 言语试探,暗中交锋!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很少再去徐家。

  徐辉祖承袭爵位,同样是领兵大将。

  若是私交太密,难免惹来嫌话。

  而这,也是武将勋贵的大忌。

  故而,这次被调回京,入军务处行走,在太孙殿下眼皮子底下办公,虽然能时常见到徐妙锦,却也没有什么交往。

  “侄女深夜造访,可是发生什么事了?”

  冯胜很关切的问道。

  虽然交往不多,但毕竟是多年的徐达部下,称呼上还是十分亲切的。

  徐妙锦看着他,直截了当的开口:“冯叔叔,若有变故,你是支持太孙殿下,还是支持别的王爷?”

  冯胜大惊失色:“陛下尚在,太孙乃陛下亲封的储君,治国理政,号令天下,我岂敢不听?侄女何出此言?”

  徐妙锦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冯叔叔曾是我爹爹的部下,当今大明的太子太师,军功赫赫,威望极高。”

  “我今日是掏心掏肺说这样的话,若冯叔叔只想以场面话搪塞,那我现在立即就走,决不多言。”

  冯胜一惊,看着她沉默不语,半晌才开口道:“太孙殿下今日去了阳山,可是发生什么事了?”

  “那倒没有。”

  徐妙锦摇了摇头,道:“但我相信以冯叔叔在军中的根基,回京之后,又一直在军务处主事。若我所料不差,冯叔叔想必也应该听到了一些风声。”

  她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试探。

  自从蓝玉闭门谢客,而冯胜、傅友德两人从外地调回京师,入主军务处,京师附近的将领,便隐隐奉两人为尊。

  特别是李景隆被杀,常茂被打了板子,再到驸马都尉欧阳伦被处死,朱允熞严厉处分偷逃商税之人……

  一系列的措施,极大的损害了许多武将勋贵的利益。

  也令他们更加抱团。

  徐家虽然在军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由于她与太孙殿下不寻常的关系,那些不满的将领,自不会在徐家人的面前表现出来。

  冯胜在军中根基深厚,又不是太孙殿下一脉,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信源。

  如果没有,那也没啥。

  一句话轻轻带过就是。

  若能试探出一些别的东西,那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不料,此言一出,冯胜脸色大变。

  “不瞒侄女,我此前确实听到了一些风声,但事涉帝室,是真是假,我也不知,也不敢去深入追查。”

  徐妙锦见他神色不对,顿时大吃一惊。

  随口一说,还真套出一点消息来了?

  她极力让自己保持平静,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我听到传闻,说吴王殿下悄悄派人前去沿海各府,带回了一批松江府战役中战败逃亡的叛逆。”

  “按大明律来说,造反者死。这些人被抓获之后,都应处死。”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吴王先后指示,让地方官府和卫所,不要将抓获的人杀头,要送回应天府审问,先后运回来数百人。”

  “不过,这些人并没有送入京城内,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就不太清楚了。”

  “除此之外,我还听闻吴王委托军中的将领,寻找书法大家,能模仿各种字迹的艺人。”

  “这两件事都颇为奇怪,叛逆如何处置,本与吴王无关,亦非他之权限范围内的事。”

  “若说想要奴仆,也未听闻他府中有进人。”

  “至于书法大家,吴王随姚广孝一起编纂《洪武大典》,其中就有不少是书法高手,朝中大臣,更是不乏精通诸多字体的人。”

  “可吴王殿下却不找他们,反而是拜托不通文墨的粗鄙武将去寻人,就很让人寻味了。”

  “这两件事,我也只是听到了一些闲言闲语。”

  “后来追问打探,并没有查出什么真凭实据,仅有风传。”

  “事涉吴王,我只能令他们不要胡乱传谣,诋毁帝室。”

  “今日听侄女说起,细细想来,莫非这其中,真有什么阴谋不成?”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