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2章 生气的朱允熞,屡教不改!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变,就好像程朱理学一般,明明是儒家,却掺杂了佛学禅理的那一套理论。

  弄出了个所谓的‘天理’。

  不也没人指责他们的不对?

  说白了,只要你能从圣人言论中找到相对应的东西,有一套自己完善的理论,又符合当下的思想观念。

  那你自然就是儒家正统!

  只不过……阳明心学之中,要改的内容可当真不少。

  朱允熞既要保证阳明心学的内容不失其意,才能说服一众儒家士子,同时也要从阳明心学的观点中,找出符合自己所需的内容。

  并且稍加改正。

  就好比阳明心学所推崇的‘心即理’。

  阳明心学之中,极端的一派认为,理存在于心中,人的道德水准和学识的高低没有根本关系,所以——人人可以成尧舜。

  即便不是读书人,哪怕是平常的百姓,一样可以成圣人。

  就符合朱允熞的需求,因为朱允熞将来打算废除奴婢制度,让所有权贵、豪绅家中的奴婢,变成另外一种身份——打工人。

  同时这种思想,也可以提高百姓的地位。

  更是可以加以引导利用,让百姓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打工,为大明做贡献,做好本职工作,一样可以受到所有人尊崇。

  这无疑能大幅度增加劳工的积极性。

  更是能稳固劳工的地位,让更多的百姓愿意成为劳工,而不认为自己轻贱。

  毕竟,在华夏数千年来,劳工做的这些事情,以前可都是征发徭役在做!

  轻贱无比!

  连带着百姓,心中自然就有所顾虑。

  在家耕田的百姓,在人们心中要比外出打工的百姓地位要高上几分。

  朱允熞自然得扭转这种思潮。

  但这种思想又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心即理’,那岂不是说明人没有必要去追求更高的学识?

  朱熹将个人的道德水准同学识水平捆绑在一起,固然有种种不好,无数弊端。

  但若是让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没任何关系,这岂不是更加乱套?

  这也是问题所在。

  而就在朱允熞不断回想着阳明心学的内容,并加之改编的时候。

  蒋瓛突然走了进来。

  向朱允熞汇报了一则消息:在上次朱允熞巡视国子监之后,方孝孺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作风。

  反而在国子监内变本加厉。

  直接宣布取缔算学!将算学驱逐去国子监!

  更是号称,国子监内,是传授圣人学问的地方,除开圣人学问,一概不得入国子监!

  而科举所考的内容,更是不可能改变!

  这几乎是公然和朱允熞叫板了!完全没把朱允熞放在眼里!

  但方孝孺敢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底气。

  因为现在的他,不仅在京城名声大噪,更是借此成了整个大明士子的领袖。

  在他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儒生!

  其中,更是不乏有朝中大臣在支持他和朱允熞唱反调!

  科举乃是士子最大的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