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4章 知行合一!致良知!儒家新学派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心中!”

  “此谓:心即理也!”

  “而吾等求理,非单纯求德行之理,也要求天地自然万物之理。”

  “孤有一言,赠予诸位。”

  只见朱允熞轻声慢诵道:“随处体认天理,六字千圣同行!”

  “万里一心感应,虚灵中正观生。”

  “孤认为,人心之中,皆有自己的天理,而大家要做的,便是在不同环境之中,处处体会自己心中的天理。”

  “并践行自己的天理。”

  “而非一味看着那高高在上的天理,处处去压抑自己的本心。”

  “却忘了,人心本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此谓:性相近也!”

  随即,朱允熞又说道:“然,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心无善恶,然人之意,却有善恶之分。”

  “尔等需得明白,知善知恶,方为良知。”

  “为善去恶,乃是格物!”

  “礼记上讲: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何为致知?致良知也!”

  “如何格物?知行合一也!”

  朱允熞借用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之观点,对朱熹所讲的格物致知,重新进行了阐述。

  与二程、朱熹全然不同。

  程朱理学,知在前,行在后,往往造成的结果就是只知不行。

  而王阳明所提出来的知行合一,便是将两者融合为一,再不分彼此,无知,便是无行,而无行,便等于无知!

  两者缺一不可!

  随后,朱允熞更是不忘炮轰程朱理学。

  “程朱之理学,其核心之所谓天理,名为天理,实则以强凌弱,迫民从仁!”

  “全无儒家半点之仁德!”

  “圣人之道,弘仁抑贪而求并育不害,乃是中庸之道!”

  “从不妄求附应!”

  “儒家德道所立之源、教能化成之本,在理学身上全然不见!如此祸国殃民之学,又岂能在大明继续存在下去?!”

  下方,群臣百官无不震撼,太孙殿下所言,竟然字字珠玑!

  让下方群臣幡然醒悟!

  儒家之道,本为中庸,以自身贤明而立德。

  再以德行治理天下,感化万民。

  可理学呢?

  却是仅存儒学外表修仁义之形,却愈发不明其求仁义之质!

  强曰天理,以天理立仁德,再得之贤明。

  岂不是完全反了过来?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人是内心贤明,方才会有众人推崇的德行,才有这个道理去治理天下。

  可现在理学偏偏是先画了一个靶子。

  说这就是天理。

  只要中了靶子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

  于是大家看到中了靶子的人怎么做,大家也就跟着一起去做,根本不需要管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想的。

  求于外表,而不求内心!

  这岂不是非常荒谬?!

  而现在,朱允熞则是提出,想要成为圣人,先要寻求自己内心的良知,因为人心即是天理。

  大家从自己的本心出发。

  才能真正的做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如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