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 皇朝成为历史_重生之军阀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地位和影响力不孙先生差的宋教仁,宋先生,他是一个极其狂热的民主共和人士,他此行不是去祝福袁世凯,而是想办法去削弱他的权力,他不容许袁世凯打着民主共和的旗帜,当着独裁的领袖。

  江浙沪联军司令徐绍祯和陈其美也已抵达京城,大学者章太炎也去了,同盟会、兴会元老级别人物都去了不少。

  不仅如此,万万想不到的是,连请轻易不挪窝,镇守武汉的黎元洪都来了!

  可见袁世凯的号召力是有多强,一时间,京城群英荟萃,盘龙卧虎,全都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1912年2月的早晨格外的寒冷,养心殿前的香炉燃起袅袅清香,风一吹,燃尽的香灰四处飘散,这一天与往常一样朝,但是今天的气氛显得格外压抑,因为平日里总是称病不朝的袁世凯朝了,五爪九蟒袍正补子绣着展翅仙鹤,脖子缠着一百零八颗朝珠,头戴暖帽,站在臣打头第一列,精神饱满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生过病。

  “皇驾到!”

  在小太监的喊声,隆裕太后牵着小皇帝坐了龙椅,隆裕太后一身锦绣,穿的以往更加端庄贵气,只是满身的珠光宝气和胭脂粉底掩饰不了满脸的憔悴。

  袁世凯与朝臣们一同行完三拜九叩之礼,站在殿下。

  站在一旁的溥伟饱含怨恨的目光落在袁世凯的身,这老东西轻易不朝,这好不容易来一次,竟然还是逼宫!

  “太后……这……”小太监拿出圣旨,回头看向太后,一脸的为难。

  太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艰难的点头道:“念吧,该来的总会来的。”

  小太监颤抖的手打开圣旨,念道:“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

  这是一封退位诏书,大清国最后一纸具备法律效力的诏书,念着念着,小太监的声音开始哽咽。泪水从隆裕太后的眼角流下,打湿了精心画好的妆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块手帕擦去眼泪,安慰自己,一定不能哭,自己是大清最后的皇太后,是大清最后的颜面。

  孱弱的弱女子扛不起大清国的万里江山,只能尽力维持住大清最后的尊严,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溥伟痛哭失声,抹着眼泪鼻涕,若不是身边的载沣搀扶着,早已哭倒在地,朝廷不少的大臣们也在抹着眼泪,效忠了半辈子的大清国,从这道诏书开始算是亡国了。

  唯独袁世凯北洋系的大臣们没哭,冯国璋环顾左右,长叹一口气,此情此景,现在的他甚至有些同情皇室了,同情再多也无用,因为国已经不再需要皇帝了。

  “……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刈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圣旨念完了,袁世凯撩开袍子,跪地叩首,强挤出几滴泪水,故作声音哽咽道:“谢皇。”

  随即站起身来,将圣旨从小太监手里接过,隆裕太后别过脑袋去,不忍看见这一幕,这意味着大清国的江山真的被袁世凯接手了。

  袁世凯面向朝臣们,高举手的圣旨,高声道:“世凯定不负皇帝所托,还万姓黎民一个太平盛世!”

  “大清国完了!大清完了!哈哈!哈哈哈!”

  溥伟一把推开搀扶着他的载沣,狂笑着,跌跌撞撞的向外跑去,所有人都沉浸在大清亡国的悲痛,也没人在意他是否是疯了还是如何。

  袁世凯举着圣旨向外走去,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张勋等人跟在后面一同离开,一直走出午门,袁世凯再回头看一眼紫禁城,从这一刻起,紫禁城已经正式成为历史了。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