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28章唐言的香江战略_电影的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心的惊喜离开了。

  唐言也是无奈,这个年代必须要依仗香江影坛的力量。

  内地的导演,不管是学导演还是学摄影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学院派。

  学院派的老师们,教的全都是艺术,给学生们灌输的,也都是电影的艺术。

  甚至于国内没有自己的电影理论体系,北影刚建成的时候。

  表演系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系讲苏连史诗电影。

  那个时候的苏联电影是什么呢

  《战舰波将金号》《雁南飞》...都是这种,艺术性很高的。

  所以那个时期的国产电影,很有艺术性,又不是那种很拧巴的文艺片。

  大概八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好了,和欧洲有了一些交流。

  学校的老师一看,英格玛博格曼的东西好啊,欧洲艺术电影厉害啊。

  那就学!

  然后我们开始接受欧洲艺术电影的教育,这个艺术和苏连的艺术不一样。

  所以0年代之后的学院派,就跟之前的学院派不太一样了。

  这就是第六代导演,混的最差的一代。

  要说艺术,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拍的电影,艺术性不强?

  第三代导演的《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

  就《牧马人》后来不知道多火,有艺术性,观众也爱看。

  第六代导演的艺术,网上有几个人看的?

  观众不爱看就是不爱看,没有别的原因,也不关光电的事。

  第四代导演的《人生》、《城南旧事》、《小花》、《大决战》......

  第五代也不用说了,到了第六代就垮了,净拍些地下电影。

  倒不是说欧洲艺术电影不行,主要是没学好。

  一下学苏连,一下看欧洲艺术好,就换欧洲艺术。

  朝三暮四的,见一个爱一个,能有真感情?

  可能老师自己都没完全理解欧洲的艺术电影,就交给学生了。

  至于为什么不学好莱坞的呢?

  懂得都懂,那个时代,要是被戴上顶帽子就麻烦了。

  不过,北电的老师也不全都迂腐,要不然怎么教出那么多优秀的导演。

  老一辈人还有些学术基础很扎实的,类型片不是不理解。

  只不过以前不敢教,现在因为没教过。

  唐言毕业前,学校已经意识到了缺乏类型片导演这个情况,导演系的老师开始有意识的去培养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

  但在这方面该怎么培养,老师们也还在摸索中,大环境也都是讲艺术的。

  以至于,十几二十年后,卖座的导演都是非科班出身。

  演员、画画的、写书的,什么都有。

  不过还太早了,唐言又不是老师,不能教他们导演。

  同时开好几部戏,也没办法时时刻刻待在剧组,全程指导。

  最起码要像宁昊一样,好歹学了点东西,也拍了几年的V。

  有一点点基础,才能让他们上手。

  等这批人出来,还有点早,所以最近几年,还是需要香江导演的。

  ......

  第二天,唐言就开始约见导演们。

  一个个来,第一个先约了陈可鑫。

  大导演,一部经典之作《甜蜜蜜》就足够代表他了。

  也是未来在内地完全站住了脚跟,混的最好的导演之一,人送外号陈诚意。

  别看拍了很多商业与艺术并重的电影,又留着长发,戴着眼镜,看起来一副大师风范。

  其实也是香江导演里最精明、最势利、最黑的人之一了。

  不过,唐言还是笑笑打个招呼:

  “陈导,请坐。”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