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七五章 南下王师的后方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非是只有雍瑞才能胜任这个工作本身,只不过雍瑞作为本地有声望的父母官,只要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杜英也没有必要冒险替换他,此次算是给雍瑞一个机会,若其仍然和之前一样缩手缩脚、什么人都不敢得罪,那么他这辈子也就只可能是一个郡守了。

  雍瑞自己肯定也看明白了这一点,从原来的梁州刺史府走出去的人,梁惮和隗粹都已经在外立下了功勋,因此雍瑞也不可能甘心落于人后。

  留守家中的,比不上出去闯荡的某个人混得好,那是情理之中。

  但若是出去闯荡的所有人都混的比自己好,那雍瑞的脸面也就不用要了。

  至于跟在雍瑞后面的汉中本地官吏,杜英名义上是充分征求雍瑞的意见,但实际上在之前清扫梁州世家的时候,杜英就已经把梁州世家安插在刺史府之中的死硬派全部都清扫干净,现在留下的官吏多半都是身家清白或者至少其本人没有什么大错大恶的——乱世之中的官吏,要想找到一个清廉完人,根本不可能,杜英也是瘸子里面拔将军,先将就着用。

  因此雍瑞在向杜英开列名单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而且他也没有在这时候忤逆杜英的必要,直接顺从了杜英的意思。

  除此之外,杜英还从关中和凉州等地抽调了不少官吏填充进来。

  所以现在汉中郡守府的组成,一半是梁州被筛选之后的官吏,他们这种主动或者被动站队的行为已经注定了他们只能和守旧势力之间势不两立,全力协助雍瑞推动关中新政,甚至雍瑞不推动,他们也会倒逼着雍瑞向前走,关乎到的可也是他们自己的性命。

  另外一半,干脆就直接是关中自己人。

  此次南下,孤军深入千里,杜英自然、也必然要通过这种方法,确保自己的后方保障全部都经过自己人之手。

  这些汉中郡守府的官吏们,多半都很年轻,毕竟上了年纪的享受过太多世家所带来的特权和好处,一般都是世家的坚定拥趸,而且他们的思想受到年龄的局限也更容易因陈守旧。

  反倒是年轻人们,斗志昂扬、积极了解时事发展,是改革进取的骨干力量。

  看到杜英,他们每一个人都下意识的挺胸抬头。

  都督委以重任,他们自当竭尽全力。

  两班官吏齐刷刷的站开,阳光照射在他们的脸上,所有人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自信。

  这一切,都落入了使者们的眼中,他们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巴蜀虽然也算地大物博,但是相比于华夏九州,这里终究只是天南一隅罢了。

  历史上从来都是中原王朝气吞万里如虎、直下巴蜀,还从来没有谁能够入了蜀道之后,又走出来,最终北伐中原、夺取天下。

  显然,现在站在他们眼前的这个势力,富有朝气、充满斗志,他们不屑于阴谋算计,他们就是要用堂堂之阵和真正的实力来击败对手。

  巴蜀各家之间的斗争和算计,在他们的眼中,或许就是小孩子在打架。

  只不过巴蜀三方之中,就算是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又有什么用呢?

  且不说近在咫尺的矛盾,早就已经冲昏了很多人的头脑,让那些醒悟过来的人也只能发出“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无奈感慨,只是将要浩荡南下的铁流,又是巴蜀各家凭借什么能够阻挡的呢?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