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零一章 会稽王弄巧成拙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答。

  “诶,堂堂尚书,怎能欺人?”郗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抖了抖鼻子,“这味儿,可是还未飘散。”

  “罢了,给他看茶。”谢安吩咐,旋即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重熙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会稽王要拟旨封赏,想必尚书也知晓了吧。”郗昙笑道。

  谢安无奈:

  “实不相瞒,尔等欺瞒辛苦啊,余方才知道。”

  “其实余也才——”郗昙说到这里,便被谢安无情的打断:

  “此计背后,便不全是,也有八九成是尔之功。否则如今杜仲渊动兵在前,江左各家皆在盘算是否要趁机攻讦之,朝廷却大肆封赏,此非助长杜仲渊之气焰乎?

  会稽王想来也是为尔花言巧语所蒙骗,行此下策,却自以为上策,将来有后悔的时候。”

  郗昙忍不住叹道:

  “会稽王还以为其把余蒙骗了呢。”

  “想来制定此策之时,大王还不知道襄阳动兵之事,如今骑虎难下,也被迫为之了,且杜仲渊本就行集权之道,与大王想法不谋而合,因此能够让世家吃瘪,大王也乐得于此,并非完全为杜仲渊做嫁衣。”谢安慢悠悠的说道。

  虽然方才得到消息不多时,但整个事情的演变脉络已经在其脑海之中形成。

  “尚书聪慧。”郗昙由衷感慨,“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一······”

  谢安哼了一声,再次打断他的马屁:

  “但不管怎么说,关中都督府犹然是最大赢家,否则你郗重熙何必如此火急火燎的上门,想要将谢某堵在家门中,不得面见大王,以做挽回?”

  郗昙被直接揭穿了目的,却也并未生气,慢悠悠的说道:

  “是也,你奈我何?”

  一边说着,郗昙一边从谢家家臣手里的盘子中拿起来一杯清茶,深深地嗅了一口:

  “嗯,钱塘新茶,的确曼妙。”

  说罢,他又嫌弃似的推了推盘子,盘子里放的那些油、姜等东西一概不要:

  “品茶便当品茶之香,连着这些东西再煮一次,丢了本味。”

  家臣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谢安则对这个来了就当自己家的家伙无可奈何,示意随他去吧。

  大略郗昙的这话里还暗藏机锋,不过谢安根本不打算去接,否则跟一个前半生都在研究道法和清谈的人打机锋,高高低低得消磨半天,那今天世家们面对会稽王的那道封赏旨意,更是会和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因此谢安只求抓紧把郗昙好生送走。

  主人爱答不理,郗昙也不着恼,品茶,品了一杯之后,看了看窗外的天色,便直接起身要告辞。

  谢安又在看书,看的还是那本《世说新语》,见郗昙要走,头也不抬。

  郗昙瞥了一眼书皮,笑道:

  “不曾想尚书也喜看这坊间小书。”

  “此非小书也,先贤智慧尽在其中。”谢安回答。

  郗昙扫了一眼谢安看的大致位置,心中有数:

  “此书目前只整理出了两三卷,每卷又按时间排序,尚书看到末尾,想来是已看到《闲趣》卷最后,那几条可都是和尚书自己有关的,没想到尚书也自诩为先贤。”

  谢安没料到这家伙竟然对这书了如指掌,转念一想作者,笑道:

  “原来是重熙所著,险些忘了。”

  郗昙却摇了摇头:

  “此为家中犬女所著。”

  谢安愣了愣,原来是郗道茂写的,难怪书中文字更加细腻,而且对谢家不少往事了如指掌,相比之下,褚家、阮家等其余南渡名家的典故就没这么多。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