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章 犹是深闺梦里人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执拗而有主见,余这父王未曾教导,是余之过也。世子傅有大才,虽不愿却也为永固奔走,本王当感谢世子傅。”

  “臣下有愧,当不得。”

  苻雄则自顾自的笑道:“本王戎马一生,自诩有安邦定国之功、平定一方之才。

  而如今,外不能御强敌、收州郡,以致兵临城下、危在旦夕。

  内又不能教子孙、安社稷,以致皇室动刀兵、大殿将染血······

  当真是笑话,笑话啊!”

  说到这里,苻雄不由得重重拍了一下桌子。

  有千万般愤懑和悔恨,却无从释放。

  吕婆楼亦有感触,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劝慰,只能跟着叹了一口气:“若是大王不弃,臣下愿陪大王一饮。”

  “军中怎能饮酒?”苻雄一皱眉。

  吕婆楼却苦笑一声:“国将不国,军还是军么?”

  苻雄怔了一下,旋即大笑:“好,饮酒,且饮酒!”

  长安的那些事,便随他们去吧。

  ——————————————

  杜英在王猛和谢道韫的陪同下,向林氏坞堡一侧的军营走去。

  谢道韫轻声说道:“前来此地,并非是道韫意气用事,而是坞堡中不少亲眷想要前来劳军以及······认领尸骨。”

  她的声音低沉了几分,让杜英和王猛的心中也是没来由的一沉。

  林氏坞堡之战,新编的上千兵马折损半数,而且这些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关中盟最后的青壮劳力了,是很多家庭的希望。

  对于杜英或者王猛这样的决策者来说,他们的生死,或许只是几个数字,或许只是关乎到关中盟利益的筹码——决策者必须要这样的冷血,才能为整个团体博取到更多的利益。

  但是对于那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翘首期盼夫郎子弟归来的家眷们,就相当于一片天空的崩塌。

  为关中盟而牺牲,此为忠义,是礼仪教化本来就想达成的最终目的之一。

  再加上谢道韫认为自己身为盟中妇孺的主心骨和代言者,自然更不可能置之不顾。

  因此她合情合理的出现在这里。

  只不过谢掾史是不是因为心中亦有相思之情,那大家心里都清楚。

  看破不说破。

  “誓扫匈奴不顾身,九千貂锦丧胡尘。”杜英叹息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众人齐齐看过来,咀嚼着话中之意,若有所思。

  尤其是跟着前来的不少眷属,听到这句话,眼眶登时忍不住泛红。

  而今她们想要来寻找的,可不就是深闺梦里人么?

  轻轻咳嗽一声,王猛好奇的问道:“无定河在哪里?”

  杜英顿时尴尬的笑了笑:“有感而发罢了,无所谓哪一条河,可以代指天下江河,又或可指昨日之灞水。”

  其实原文应该还是“五千”,不过那应该是特指的某一支军队的五千兵马,所以杜英此时改成了九千,以九这数之极代指战死兵马之多,大家都是没有觉得奇怪。

  “多少战事,围绕江河山川而起,多少士卒,又埋骨荒野之间。”王猛神色倒是出乎意料的肃然,“师弟诗中之意,发人深省。”

  自家师弟总是会有一些诗词文章脱口而出、震惊四座,反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王猛之前在山上隐居的时候就曾经见识过这种“妙手偶得之”。

  不过他对诗词文章的兴趣并不是非常大,所以诗词写得好坏,王猛并不是很在意,他更在意的是,师弟想要表达出来的想法。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