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三四、圣旨改局_肥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是何种传闻,单只说从下毒的传闻来看,猜测宥淑妃乃奸细的确实稍嫌大胆了些,甚至后者更有犯上作乱、杀头之危险。但是在这两种传闻之下,众人心中又会作何感想呢?怕是表面赞同前者居多,实则内心却都暗自揣测后者罢?

  人啊,都是不由自主的就会把事情往最坏的一面想去,这种思路根本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墨今亦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人的劣根性,才会搞出今日的“明论暗讽”的把戏。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于是乎,小传闻瞬间演变的沸沸扬扬,就差直接传进宇文綦的耳朵里了。

  有时候,流言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影响亦是可能演变的广泛,难以估计。不论你是不是做过一些事,只要你背负了臭名,那么身败名裂就是迟早的事了。

  但是,所谓“命运难抗”的道理也只是孤立的看法。有些人对此亦有其他见解。

  说到底,想事的是人,做事的亦是人,命运就算是不可测亦是各种人为因素加乘之后的趋势罢了,没有人为何来结果,何来宿命之说?所以说掌握命运的追根究底还是人。

  因为人太复杂,人心亦是最深沉的难以猜测,有些人相处一辈子也未必见得就敢说了解对方,更何况是面对处处戴有面具的后宫众人?

  诚然,这个道理可以正面理解,亦可以换个角度分析。

  好比说,有些人会拼命地想驾驭命运,改写自己的人生,到头来却是因小失大。而有些人却懂得顺势浮沉,顺着命运的轨迹迈开脚步,一步一步都称得上是出人意表,而在不知不觉间却反而将自己困难的处境改写,甚至是发挥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而这种人在墨今身边,亦是大有人在。

  这宥淑妃就算第二种人:善于被动的采取进攻,善于走一步看三步的预测最坏的下场,再根据对手的作风、性格、行事酌情分析,再行见招拆招。

  在雎鸠宥的观念中,先发却未必制人,后发反而更有把握。

  而墨今,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亦是有些悔悟之前低估了此人。对此,墨今有些感慨,看来做不到知己知彼,过分试探亦只会暴露自己啊。

  先前的传闻散播开来不过才三日光景,便有新的传闻出现:

  宥淑妃心中郁结难耐,一直趋于稳定的病情终于再度发作,先是休克再来便是昏迷,命悬一线。幸亏太医墨夷炘早有准备,而皇宫中亦是有千年老蔘一类的名贵药材得以续命,这才算是救回了宥淑妃的性命。

  虽然,宥淑妃的命算是救回来了,却始终处于时好时坏的阶段。宇文綦更是焦急万分。待究其原因,才发现是宥淑妃病情恶化乃是某种传闻所致。

  此时,宥淑妃初醒便以嫔妃上表的方式正式向宇文綦请罪,表书中写道:

  臣妾入宫两年有余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