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一十五章 救或不救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兴阿自信满满道:“只要我大清军齐汇桃源,以泰山之势压过去,弹指间逆军必定烟飞灰灭!”

  兴许是都兴阿的自信带动了其他几个人,当即就有其他几人相继开口符合他的话。

  “我大清有兵十五万,即便是淮安那边无法抽调太多兵力来,但是只凭借我们在宿迁,沐阳,桃源三地也能汇集其十万大军了,而施逆所部不过三五万,而众所周知逆军中还有大量仆从军,其中林逆带出来的新军只有极少数而已。”说话的这人并没有直接说可以轻松获得大胜,而是说起了中华军的一些情况来。

  “林逆之中华嫡系新军,去年的时候不过万余,而连新军之难诸位也都是有所了解的,我大清卧薪尝胆足足三年,所练新军也不足五万之数,林逆不过盘踞东南一偶,能练出多少新军来,顶多也就是两三万罢了。

  然而中华逆军竟然狂妄到分兵四出,南下福建,西进皖南,北上苏北、皖北,这两三万人被分薄到这么多地方,他们在苏北一地还能汇集起来多少新军,顶天了也就两万人。然而这些人又分到了淮安和泗州两地。

  因此我可以断言,从泗州东进桃源的施逆所部,新军只有万余人马,余者皆是挟裹之众,不足为虑!”

  僧格林沁把视线投向了说话之人,这是一个年约三十的年轻人,名为纳德,也算得上是他的老部下。之前在山东剿灭太平天国北伐军的时候颇有立功,后来被调到了直隶协助都兴阿编练新军,官至副都统。也是这一次出战的直隶练军统帅,同时也是都兴阿的直属手下。

  纳德说的这些听在僧格林沁耳中,也是让他有些意动,因为纳德说的很多东西都是事实。

  中华军自从余姚县勇营时代开始,就已经靠着在浙北数场战役名扬国内,在这些年里,林哲的余胜军和曾国藩的湘勇是国内最典型。同时名声最大的团练。

  名声大了,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关注,不管是清廷还是太平天国都是密切关注着余胜军的发展。太平天国那边不说,只能靠探子回报。

  但是清廷那边却是有着中华军的前期以及中期的所有情报,包括军制以及诸将的履历清廷那边都是有的,毕竟那时候余胜军还没有反叛。部队的扩编以及将领的晋升都是会禀告给清廷的。

  要不然你以为清廷手里怎么会有余胜军的详细军制。并以此编练江淮新军、各省练军啊!

  早年林哲亲自编写并上奏的‘余姚县勇营营制章程’可是被清廷的军政要员们翻烂了的东西。

  因此他们并不难猜测到如今中华军的规模有多大!

  中华军虽然说号称已经有二十万大军,但是明白人都知道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协防军,真正的新军,也就是皇家陆军顶多也就四五万人而已。

  有了中华军的初步了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