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逗逼 下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可贵的地方?”徐华封掐着胡须思索道。︽頂點小說,.23wx.

  杨锐接着道:“假设美国人知道什么是质量,什么是质量管理,他就能代替我们吗?”

  “还是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徐华封在讨论中又引入了其他因素,本来是在讨论生产模式的。

  “劳动力成本的因素有是,也是形成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它却不是质量优势的根本原因,它只是价格优势的主因之一。我们的产品和美国比,一是便宜、二是质量好,耐用。美国人前者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他的工人工资和我们一样;后者也是难以做到的,哪怕他懂了什么叫做质量,什么是品质管理。”杨锐道。如此多的管理术语似乎使得他又回到了同济学生时代。“福特生产模式和我们生产模式的差别其根源在于文化本身。”

  “文化?”徐华封明白杨锐是文化大师,可文化和生产又有何关系?

  “是。这本质就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本质性差异。”杨锐道。“我们的管理人员时常提到的是系统、是团队,而美国人常常提到是专业、是技术。他们总是以为拿着技术之枪,就可以单枪匹马征服全世界,可我们却非常注意维护自己赖于生存的生态系统,俗话说就是风调雨顺、靠天吃饭。

  品质管理的精髓不是数据、不是方法,而是极力去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质量、稳定质量的外在环境。这便是5s的意义所在,也是出了问题一定要问五个为什么的根本原因所在。美国人根本就不在乎与周围一切的关系,他们我行我素。毕竟是上帝的选民嘛,昭昭天命。有资格藐视一切;

  我们不这样的,我们讲究‘和’。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大家发财才是真发财,如果以损伤系统中的某一个因素而得利,那么最终带来的将是倍于收益的惨痛报应。这就如老百姓砍树,砍树有柴烧,可树砍了洪水就来了,最终得不偿失,这就是两者经营思想的本质区别。

  要想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质量、稳定质量的环境,其真正的核心是人。人是整个系统中唯一变数和动因。但在福特制下。人已经变成了机器,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按照sop文件给汽车装上零件。为什么装?为什么要这样装?为什么不能那样装?这一类的问题是不可能在福特工厂里出现的。工人像机器一样按部就班则好,一切上帝都已经安排,子民们照做便是,如果发现错误,那便是因为你生来有罪。”

  “呵呵……”徐华封被杨锐的冷幽默逗笑了,他觉得杨锐真是百科全书式的天才,蔡元培要把这样的天才赶下台,简直是暴遣天物。徐华封笑。旁边记录他们对答的李子龙,以及他的跟班,一个新来的机要女秘书,却想笑又不敢笑——不知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