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宋的农业考察报告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老皇太后与全太后提及到自己家族的事情,两人都感觉到大为其难。*随*梦*小*说.lā

  从联邦帝国开出的条件看,自己家族的经营似乎啊,有那么一些与民夺利的意思啊……但是,他们就没有自己经营商业的权力嘛?!

  这真是岂有此理。

  但是,如果不答应整改,似乎又影响官家的计划。

  谢老皇太后和全太后谈了半天,最后发现其实她们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此事。

  她最后只能说道:“让官家处理此事吧……不是还有三年期限嘛。”

  全太后又一次深以为然。

  两个中老年妇女的谈话也许根本无法影响大局的发展……尽管她们是生活在这个有史以来女权最好的时代。

  联邦帝国王储张战生与大宋宰相陈益中公开签订了两国经政方面的一揽子条约,当时的场面隆重而庄严。

  双方的重臣都亲眼目睹他们两个人在一张长条桌前,一个用毛笔,一个用金笔签了名字,接着还都盖了自己的印章……随后,王储张战生便带着谈判团回归流求岛的八道河城复命。

  这次谈判的经历真是一波三折,年轻的张战生懂了很多: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是正确的就能让所有人承认和接受。

  他们选择了从陆路回杭州……这样还可以考察一下大宋的农业生产情况。

  联邦帝国的工农业他知道许多,大宋的工农业他则只是从报纸材料上看到了一些,不够全面。

  农业大臣封争乐于充当向导和解说,他不止一次专门考察过了。

  秘书郎法善则依然负责迎送……他也乐于帮助讲解。

  大宋的农业发展当然无法像联邦帝国那样从一张白纸上开始绘画,容易推行任何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但是,大宋的农业发展的进步则是显而易见的。

  大宋南下的初年,南方的大批玗田由于战争等原因,遭到严重的破坏。

  后来经过了近百年的恢复,特别是北方难民的涌入,他们中许多是农业技术比较丰富之人,带来了新的粮种和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业种植的规模扩大。

  北方的农民善于种植小麦,而南下的士大夫及人民大量南迁,他们习惯面食,促使小麦的粮价大涨,卖家的利润较高,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

  就这样,在南方先前只种植占城稻的情况下,形成了稻麦两熟制,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土地的综合利用,而且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口的粮食需求。

  但是,鞑靼强盗的南侵又再一次破坏了大宋来之不易的农业发展。

  万幸的是战争只破坏了长江以北的农业,而且随着联邦帝国的崛起,战争远离了大宋。

  联邦帝国带来的粮种品种更多,产量更高,而且他们的种植技术更加高明。

  玉米、土豆和地瓜这些都不必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