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一章 他为大宋操碎了心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国安一边勾勒自己的招商引资计划,一边分析大宋的现状。

  他所谓的争取离岸资本或是投资的行为,决不是要大宋的铜钱,会子或是关子的投资,他要的是物资和人力!

  金银铜钱之类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浮云,或者说更看重它们的工业用途。

  这个时空的大宋人还是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理解不了钱钞的真实意义。

  大宋现在经常出现钱荒的现象,动不动市面上就缺铜钱,流通的全是纸币。

  一开始时,大宋的官员怪商人把铜钱拿到外国了。

  这个现象真有。

  大宋经济发达,与那面世界里的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开展密切的国际贸易,大宋铜钱差不多成了这一贸易区的国际货币,有点接近那面世界美元的货币地位。

  不但日本是酷好铜钱,交阯跟大宋人交易,也必以铜钱为约,而又下令其国,铜钱许入而不许出。

  爪哇国也用胡椒交换大宋的铜钱。

  所以大宋人说,缗钱原为中国财宝,而今四方蛮夷通用之。

  这并不是夸张之词。

  这些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

  为阻止铜钱外泄,当时还有人提议,干脆关闭贸易港,中断与外商的贸易。

  这个二货的建议是在全方位的大踏步倒退!

  幸好大宋还是有些常识的大宋,加上官员们个个敢发言,二货的生存空间不大。

  其实大宋的钱荒并不是因为铜钱短缺,换言之,铜钱的外流对钱荒或有推波助澜的影响,但绝不能说是导致钱荒的元凶!

  原因很简单。一是,人家也不是白得你大宋铜钱的,是用人家的物资和你交换的,换句话说,你大宋好做的生意基本上都是禁止民间做,自己玩垄断。弄了个十禁买卖啥的,那么人家的物资一定会被大宋政府卖更高的价钱了。

  所以,大宋政府获得的铜钱应是更多才对。

  二是,宋代政府投入市场的货币总量是非常庞大的。

  按广义货币供应量算吧,北宋时,宋政府每年的铸币量高达一二百万贯、二三百万贯,宋神宗元丰元年间还创下年铸币量超过500万贯的记录。

  按狭义货币供应量算吧,四川的铁钱、交子以及货币化的金银以及盐钞、茶引之类的有价证券及流通票据也是不少的!

  而唐代的年铸币量,高最也不到33万贯。就算明代近300年的铸币总量,还不及北宋元丰年间一年所铸的货币。

  北宋末年,大宋政府投放于市场的铜钱总量约有三亿贯,这个货币总量,是足以满足当时市民的交易之需的。

  就算是到了南宋时,每一年的铸币量虽远不如北宋,但政府发行了大量纸币支持市场的运转,当时的钱荒也表现为物贵而钱少。可见并没有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