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章 经济斗争扩大化了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盐商还真是委屈之极……虽然盐井往往是一劳永逸,甚至可以经营到百年,成为子孙井。

  但是它的开采可实属不易,在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的过程,分工很细,工序繁难,工程费用和设备投资颇多。

  每开一井,一般需要一二年至四五年,最多的需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凿井投资,浅者以千贯钱钞来计,深者以万贯来计,甚至有费至三四万贯而不见功者。

  而且井盐生产过程中需要分工协作,故而井、灶、笕中都需有各类专门工匠,如凿井、治井的有山匠,煎盐的有烧盐匠,设卤笕的有笕山匠,安火笕、置火圈的有灶头,运卤的有担水匠,按照专业程度和不同工种取得工钱……特别是山匠,更是万钱难求。

  一个好的山匠,须是真正的行家,从杂工开始,挑卤、修枧、灶房、煎盐、碓工、账房、再到山匠,他必须每一样都干过,必须每一样都摸得滚瓜烂熟。

  甚至有的山匠相井的方法很奇特,不用罗盘也不打卦,只要趴在地上闻一闻,说此处有盐,**不离十,照直挖下去,就会出卤水。

  山匠是盐这行中的智者,探地脉,望风水,识辨井源……也是这个行业里工钱最高的,甚至可以与主家平分收益。

  找到盐井后,一旦进入开凿,工程将更为复杂浩大。

  凿井得要五个步骤:第一是开井口,也就是确定井位;第二是下石圈,也就是用石头把井口圈起来加以固定;第三是凿大口,就是搭碓架和花滚子,在石圈里挖出个四五丈宽的大坑来,这个坑也要有六七丈的深度;第四是下木竹。即吊木头,竖天车,安装井腔导管,这时井要凿到地下三四十丈左右的地方,可以看见红色的岩层;第五是凿小口,这时真正的凿井才算开始。而此时离井底还很远,尚有九成的深度待穿凿,而井孔不过碗口大小,但工匠们就是要从那么小的井孔中一直扎下去,直到找到盐卤。

  同时,正是用卓筒井的直接凿井法,才使深度开凿成为可能,由此之后,四川之地的井盐才产量剧增。盐质显著提升。

  所以啊,一次性的投入是很大的,也不容易找到盐井和地气井同样存在的地方……总之,投入成本是不小的,绝对无法同那海盐的价钱比。

  盐商们决定,只要刘安抚使能驱走来奉节地区贩卖的海盐,他们就主动献上军资……

  刘整笑了,摊开他的双手说:“他们盐商从水上来。我这里只有破船三两艘……如何能禁了他们的海盐……”

  带头的盐商一拱手,说:“安抚大人。小的们愿捐上十艘大船以求禁了此处的海盐……”

  刘整淡淡地说:“若是连荆湖北路和京西南路两路中的海盐也禁了呢?”’

  “小的们愿捐上五十艘大船……”

  “若是整个大江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