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 战后的处理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鲍威队长和他的伙伴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抓到了近十万的适龄劳动力!

  除了战亡的,还有一些化整为零逃掉的,毕竟这个战场太大了,他们没有能力封锁住所有的通道……后来他们陆续还有被村民或是民团抓获而送来的,因为流求卫队事先已经坚壁清野了,逃跑的人根本得不到任何物资补给,他们身体虚弱了后,已经不是追击他们的民军的对手了。

  这场战斗后,他们让那些暂时动迁到莱州和登州的百姓回自己的家乡了,同时发放给他们各种武器。

  让他们组成自己的民团……只有收他们苛捐杂税的组织才怕他们有自己的武器。

  流求卫队向他们许诺,他们可以为这些百姓提供保护,而且绝对不收任何费用,正常购买他们的出产品。

  鲍威队长他们商量过,与其安排许多专业人员去一个个山村收税,还不如直接在登州码头和青岛码头直接建海关了,只收商人的进出口税多简单而高效?!

  他们向流求岛汇报自己的安排,张国安岛主非常满意,他们不收老百姓的地方税有助于稳定当地或是周边地区的局面,给他们一两年时间,他们就能好过起来……自己的产品也就可以又扩大了销路。

  虽然现在他们的产品不愁销路,但是从发展的速度看,他们有必要培养更多更大的市场了。

  他们已经推开了蒸汽时代的大门,下一步就是提高蒸汽动力的马力数字。

  他们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标准,什么时候流求岛上的工业马力数字能达到人均一马力,可以认定是工业化的发端了……人均十马力,则说明他们已经步入了发展时期。

  那是一种美妙的感觉,而且完全有希望实现的……

  流求卫队在山东半岛展开的军事行动,不仅使他们在获取劳动力方面有收获,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了经济收获。

  鲍威队长他们还一起计算过,如果加上大宋政府无偿提供的各种补给物,他们竟然还能剩下不少物资!

  但是他们仍然向着大宋政府诉苦,说山东半岛现在还是民生艰难,希望能多得到一些军资。

  押运粮棉等军资的小官绝对认可这一点,因为他是《流求周报》纯粹粉丝,那上面都写了他们在山东半岛的勇猛和艰苦-------他们其实是“不是大宋但胜似大宋的精兵”呢。

  杨友行当然要在自己的报纸上鼓吹流求卫队的作用了,而且这还是基本事实,大宋政府无论如何要领情!

  其实不用他故意引领,大宋的官员们和老百姓们也不是傻瓜,只要知道了真相,他们也马上明白了,这是人家主动帮咱们大宋打鞑靼人呢。

  所以,他们讨要补给的事情不算是很难的,大宋送他们棉布、棉花和大米之类的物资,很大方的,顺路嘛!

  反正还要去给济州岛送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