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章 陆秀夫的好心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类历史上因“弑君”而享忠臣之名的只有一个人,他就陆秀夫,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

  陆秀夫如同鞑靼人伯颜一样,现在正好也是三十七岁,正是人生走向成功立业的好时候。

  他为人沉静寡言,治事果敏,当李庭芝幕僚时,深得器重。

  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在1269年,京湖制置使吕文德在襄阳病死后,李庭芝接任,携幕僚陆秀夫、钱真孙等赴江陵,督师解襄阳之围。

  但是结果失败,那时,李庭芝的幕僚多有弃职逃逸者,惟陆秀夫数人不肯离去。

  于是,李庭芝上表推荐他为制置大使参议官兼淮东提点刑狱公事,此后一路擢拔,短短两年之内,累迁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礼部侍郎。

  直到1279年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仗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人生就是一个充满线性反应的过程,一但改变一点,以后的什么都变了。

  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左右了人类的命运。

  陆秀夫现在一直在为两淮置制使李庭芝出谋划策,恢复和发展扬州城地区的繁荣。

  他们主动引进良种,严加整顿吏治,惩罚敲诈勒索商民的小吏------陆秀夫时常深入民间考察,不时给两淮置制使李庭芝献计献策。

  如果没有比较,两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治民有方,毕竟现在生活要比过去好了很多。

  但是,他们期期都看《流求时报》,而且凭借官职,他们还能看到《邸报》,他们从一些琐碎小事的记录上,发现扬州城周边的百姓似乎也不过是能吃上饭的水平,和其它地方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富裕。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对此不太在意,他更关心军事方面的情况。

  他针对《流求时报》和《邸报》关于鞑靼人整合军力的情况,询问陆秀夫的看法。

  陆秀夫当时就指出两点,第一,此事绝不是空穴来风!大头目忽必烈这是一石数鸟的计谋,非常人能够想出------必会对我大宋不利!

  第二,整军,整民,备战!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马上问道:“如何整军?”

  陆秀夫一拱手说:“莫不如问我如何整民------”

  好吧,整军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如何整民呢?!

  陆秀夫又一拱手说:

  “训导农民演习军事,选举精壮之士,一齐训练。一年半载之后,使百姓皆知战守,善为我驱逐,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

  如此,百姓一心,天下无敌!”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想了想说:“------吕文德在襄阳所为,却并非如此,他们迁徒百姓于流求,使城中十之七八皆为军人,结果,军备自然更加充足,鞑靼军队猛攻数年,不见成效,不得已才言和而去!”

  陆秀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