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 弄个日商当代理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原小井当时恭恭敬敬地说:“某愿万大商和吴大商做我家主人的谢太郎国明……”

  有意思的是,那个牙郎事先没有说明他们两个是来自殷地安国的海外行商,看来是认为自己还是当宋商好一点。

  万士达和吴大鹏当时也不点破这个,更加做足自己就是宋商的派头。

  谢太郎国明的典故在日本博多地区家喻户晓。

  谢国明在大宋的少年时代是如何度过的,六名时空走私者查不到的。

  但是他在日本的生意做得漂亮。

  在当时的贸易模式中,谢国明等人往来于宋日等国的南宋商人,为了取得自己想要获得的利益,往往需要向日本的朝廷、幕府、寺社等权势上缴年贡,以表示对其依附,在当时被称为“寄人”。

  谢国明本人就与镰仓御家人宗像大宫司以及上级庄官宗像社领的预所代三浦常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获得了属于宗像社领的小吕岛,当了一个小岛的地头。

  久而久之,谢国明等纲首逐渐成为他们所依附的寺社及权势的贸易代理人,这样的贸易形式可以称为“权门贸易”,他就是在前台给人站台的人了。

  谢国明通过长期的摸爬滚打,对这种贸易模式了然在心,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他也仿照这种模式,物色并扶持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宗教机构,借此打造属于自己的贸易王国。

  就这样,谢国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商人中的领袖人物,在日本被称为“船头”和“纲首”,以“谢太郎国明”的名字归化入日本籍,定居在被称为“博多总镇守”的栉田神社附近,并娶了日本女子为妻。

  博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唐坊,据推测大约有1600多户,这相当多了。

  在日本民间的口口传承中,对谢国明也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好感。

  据说某年在博多地区遭受天灾,大批灾民聚集在承天寺前,而寺中则囤积着大量谢国明的货物,谢国明毫不吝惜地在除夕之日将货物中的面粉制作成面条施舍于广大的灾民,让他们能在享受从大宋带来的面条的同时,过一个不至于挨饿的除夕之夜。

  第二天,又当几艘大宋货船驶入博多港的时候,受到谢国明恩惠的灾民们兴奋地高呼:“千艘来,万艘来!”将此视为带来幸福的吉兆。

  甚至还有人传说是谢国明将针灸文化、造船技术、唐铗(剪刀)、馒头的制作工艺传入日本,对其感恩戴德,直到那面的世界时,民间还有祭祀他的节日。

  但是,当谢国明死后,他的妻子出家当尼姑了,儿子也不知道踪迹,小吕岛被收了回去。

  这又说明权贵不可靠了。

  现在,这个三原小井出现了,他的主家是御家人?

  那肯定是镰仓时代与将军直接保持主从关系的武士了。

  将军与御家人在这个主从关系的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