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七章 无心之言 或许成谶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阵,并且取得大胜地那名勇将。在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个例子,这名勇将也是赫赫有名,

  问题地关键是,这个大将不适合拿来做比喻,因为他是大明的开国元勋——常遇春,元明交替,驱逐鞑虏的时候,常遇春率军攻打采石矶。岸边全是紧张戒备的元军士兵,常遇春渡河而攻。到了岸边地时候,不知道元军怎么想,还拽了矛杆一下,把常遇春拽上了岸,结果虎入羊群,大砍大杀,取得了大胜。

  常遇春是大明开国英烈之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曾经夸口说道。给我十万兵。自当横行天下。

  用常遇春来比喻陈六,这对陈六来说是莫大的赞誉。可陈六若是常遇春,那身为陈六上司的李孟,又该用何人来自比。

  身为大明的总兵,居然敢自比太祖朱元璋,这是实实在在的僭越了,最起码一个心怀不轨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虽说营帐之中全是胶州营地亲信将领,而且现在的李孟所做地事情,也不算是太把王法放在眼中,可这件事情被人无心说出去了,总归是不妥,还会招惹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明着提醒反倒是会惹人注意,不如这么无声无息的把话题扯开,是十分稳妥的说法。

  那袁文宏站立在一旁,看到李孟嘉许的神色,他心中也是欣喜,胶州营的系统时间不长,却非常的完备,所谓的草创初期,出头地机会特别多,这个说法不太适合胶州营地文人系统,寻常人难得又在李孟面前表现的机会,自己把握住了,今后肯定好处多多。

  大明武将不知道常遇春地典故,这也算是个奇怪的事情,帐内的文士们都是有些奇怪,不过也就是奇怪罢了,这僭越的行为,不知道为何,这些书生们也不太认为这是什么大事,很有些理所当然的感觉。

  跟着军队行动的文士们,他们要从民政的角度来观察沿途的一切,灵山商行和黄平的情报机构,虽然也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但还是不如亲身来实地观看,所搜集观察到的东西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李孟的胶州营一直是立足在山东展,对于外面了解的并不深入,河南省紧挨着山东省的兖州府,黄河沿线的城市更是和胶州营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为将来的可能,自然有必要深入的了解一下。

  这次有三十多名文职的人员跟随前来,地位最高的是周扬的副手,也就是在军帐中有所表现的文士,当年兖州府有名的才子——袁文宏,本来他在济宁州也有份能够温饱自足的产业,闲来研究学问,写写文章,日子很是惬意,也想不到自己会有在某军将幕下效力的一天。

  袁文宏家中祖产,田地肥沃,可倒霉就倒霉在他家的田地恰好在孔府田庄的边上,山东的大地主都是在模仿李孟进行拼命的扩张,但山东总兵李孟兼并土地好歹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