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刘晔_三国之刘备是盗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子民,又是汉室宗亲受汉室遗泽,自然该为汉室进一份心,此乃为臣,当知忠心卫国。”

  “好,自古忠义难两全,没想到子扬却做到了,备只知子扬奇谋妙计断天下。却不知,子扬更是,不可多得的忠义之士,备佩服。”刘备抚掌大赞,真心的敬佩刘晔。

  忠义,自古是衡量人类道德的标准,关羽之义,赵云之忠,都是传颂千年不衰。刘晔却在忠和义,自相矛盾之下,两全齐美。由此可见,刘晔的才智和道德,均乃是上上之选。古人重德,诚不欺我。

  刘晔谦虚的笑道:“汉侯谬赞了。”刘晔不论何时,那双眼神,都是依旧慑人,仿佛能把人心看透。

  “呵呵,子扬即是忠义之人,又有忠汉之思。何不舍小义,而取大义,你我共同出力,为大汉效忠。”刘备开口道。

  “汉侯今天的来意,我已经知晓了,还请汉侯不要说出口才好,免得拒绝汉侯,伤了感情。晔实话来讲,汉室已经病入膏肓,非破旧立新不可,观曹操、孙策之流,都有这个能力,而汉侯也算一个。汉侯要扶汉,必然要扫灭群雄,行光武中兴之举,甚至要做的更深,重新统一四海。”

  刘备点点头,刘晔以一个当世人的智慧,分析确实很到位了。只听刘晔又接着道:“晔虽有扶汉之心,但是义之所在,却不能在刘勋在时,行二主之事,否则晔将终生愧疚。”

  “子扬忠义之心,实乃罕见,备佩服。”刘备无奈的道,古人重义,刘晔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就表明刘晔不可能在支持自己。

  这时,只听刘晔又道:“虽然晔不能帮助汉侯,但我有保汉之心,今就为汉侯推举一人,权当略尽薄力。此人谋略不输荀彧,尤善合纵连横,有张仪苏秦之才。精通政治,才能亦胜我数倍。”

  刘备本以为,此行必定要空手而归,没想到却峰回路转了,喜道:“哦?是何人,能得子扬如此称赞?”

  只听,刘晔轻轻道:“扬州东城鲁肃。”

  “鲁肃,鲁子敬?”刘备顿时一惊道。

  刘晔点头道:“是,子敬有大才。当初跟随周瑜,到了孙策那里一趟,但并未正式拜在孙策麾下,只是见过一次面。年前其祖母病逝,他把母亲安顿在曲阿,自己回东城为祖母办丧事,如今恐怕还滞留在东城呢。”

  刘备回想历史记载,好像确实有这回事。只不过,那时刘晔是去信给鲁肃,劝他投靠郑宝,因为孙策有了周瑜,就算鲁肃去了,也不见得,能得以施展全部才能。

  “我与汉侯修书一封,送与子敬,他是我的好友,有我推荐想必无碍。”刘晔又道。

  此时,刘备已经喜不自胜了。鲁肃的才能,虽然比周瑜诸葛亮略逊,但是也相差不了多少。如果鲁肃能被自己,招揽麾下,那不仅自己免除了,没有谋士的尴尬。同时也大大消弱了,江东的潜在实力。

  刘备鞠了一礼道:“子扬忠义两全,备自愧不如。如今为备举才,实乃天大恩德,只可惜不能与子扬共同兴我汉室,实在可惜。”

  刘晔赶紧扶起刘备,开口道:“如今刘勋尚在,汉侯无需多言。晔能得汉侯看中,也是晔的福气。”说完,刘晔就找出笔墨,写了一封竹简信。如今荆州造的纸张,还没传到扬州,毕竟才一月不到的时间。

  第二日,拿起竹简信,刘备就和陈到急奔东城。刘备心急,所以仅用两天不到,第三天下午,就到了东城。只是东城不小,鲁肃离开东城也有一段时间了,临时回来住处也不知道在哪。万般无奈,只有到处打听,到了天黑也没寻着。

  “主公,天都黑了,干脆我们先找个住处,休息一晚,明天在寻鲁肃不迟。”陈到建议道。

  刘备虽然心急,但也没有办法,只有临时找个住宿的酒肆,安歇一夜。

  ps: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话说自肉包签约以来,还没有一个人,给肉包打赏,或者评价票。有能力的朋友,给本书打赏下,就当充充面子呗!)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