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4、消失的云梦_太上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疏浚水道、排除内涝,造出了大片沃野良田。

  按照这个趋势,云梦巨泽的面积还将持续缩少,在两千年后,恐怕世间就不会有如今的云梦泽,而成为周边各部民众安居的良田沃野,只在低洼以及几条支流汇入大江处留下一片片湖泽湿地。

  这场大洪水对中华各部民众而言,当然是前所未有的滔天灾祸,但灾祸过后也是后人之福。伯禹治水是顺势而为,利用地形地貌的变化,率各部民众改造出了更适合安居的家园,包括大江中下游平原与大江三角洲平原,而当时最重要的,就是后世所谓的湖广平原。

  在很多、很多年后的后世,有一句俗语叫“湖广熟、天下足”。而湖广平原就是云梦巨泽消失后留下的良田沃野,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

  巴原的东海也会在两千年后消失,化为大江两岸的良田沃野。后世之巴原,亦被人称为“天府之国”。无论是湖广平原还是天府之国,奠定的根基都在伯禹治水之时,此乃千秋万世之功。

  湖广平原和天府之国不是在一天出现的,云梦巨泽和巴原东海也不是在一天消失的,有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逐步改造与开垦的过程,也是历代先人不断努力、而留给后世的礼物。

  在大江河道两侧,尤其是相对低洼或是与支流交汇处,仍留下了大片湖泽湿地,这些地方仍不太适合开垦,它们有助于行蓄洪水,是天然的水库。包括在巴原东海消失后,大江水系仍留有很多这样的湖泽,可以发挥调节气候、生态与洪水的作用,达到某种均衡。

  在两千多年后,再有两千多年,各地人烟已相当繁茂,又有后人过度占据湿地、围湖囤田,则会打破这种均衡,对气候生态以及防洪抗旱带来不利影响,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与当年的伯禹无关。伯禹所为,在当时来看,是为后人打下了享受丰足的基础。

  在上古时期,大江流域及云梦巨泽一带被称为南荒,大江以南甚至成为罪民流徙之地,因为在中原各部民众看来,那里杂树丛生、丘峦起伏,气候湿热且多有疠瘴,是偏远险恶、不适人居之地,至少不适合大规模的人口安居。

  但大洪水以及治水改变了这一切,使南方很多地方不再险恶,生存环境也变得舒适,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与定居繁衍创造条件。这也意味着中华实际疆域由北向南延伸,伴随着城廓村寨的兴建、中华教化的推行。

  当年伯禹离开巴原后,沿着大江走原路走了回去。他并非崇伯鲧那样修为高超的真仙,也不可能以分化形神之身去各地治水,是赤着脚亲自走遍了各部,从蛊黎、飞黎、三苗、山黎、木黎、器黎到百越,然后渡江来到北岸,又穿过原共工大部的相柳部等地进入重辰,历时两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大江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