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_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雪虽歇,尚无晴照,御书房里稍显黯沉,而随着天子沉声冷言那短短六字后,御书房里一时沉寂,唯有墙角滴漏的脆响,分外显然。

  “众卿可有异议?”数十息后,天子再问。

  先说决意,那就是要乾纲独断,于是接下来的这一句话就并非商量,而是让四位重臣表明态度。

  “臣,谨遵圣意。”率先表态的是楚王,在他之后,另三人才齐声附和,早有心里准备的几人,当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天子面色微霁,这才一举手臂:“众卿平身,赐坐。”

  既要废储,当然得立新储,没有卫国公府与楚王府的支持,新储难稳东宫。天子自知时日无多,已经不及等待新兴势力壮大,一定要让两府表明态度,要让他们明白圣意,并坚定不移地辅佐储君。

  “朕登基次年,即册东宫,转眼十载,也曾对太子饱怀期望,请名儒贤臣辅佐东宫,允太子问政议政,着力于大隆帝位当贤明为继,才是国安政和之本,历经数载教导,太子于政事却显无为,又兼生性懦弱……废太子妃甄氏有失贤德,祸及皇嗣,以至东宫诸妃胎孕不保,后罪行败露,朕允甄氏请退,幽禁别宫,太子却执迷不悟,至此醉生梦死,荒废政务,一国之君怎能执着私情而忘国政民生?太子屡教不改,尚与废妃暗通私信,竟允诺她将来统御后宫,置君父之令不顾,不贤不孝,此乃一罪。”

  “更有朕改革官制复兴科举之政,意在为国政兴旺广纳贤才,太子竟授意中书断事孔执尚买通礼部阅卷官员张泰舞蔽,授予亲党进士功名,枉法循私,又乃一罪。”

  “太子无才无德,妄顾礼法国律,虽为嫡长实非贤明,不堪重任,朕,心灰意冷。”

  “父祖千难万险才创下大隆基业,朕实不能将江山国政交予太子承继。”

  天子于宝座之上,扫了一眼垂眸肃色的四位信臣:“故而,朕决意废嫡长而立贤明,但此意一旦公诏,必引争议政斗,四位爱卿,朕是想听你们有何见解。”

  表明态度尚且不够,天子是要让众人出谋划策。

  几人私下早有商议,称令遵奉之余,自然也提出了废储之议当准备万全后方能说服百官,而为免储位空悬,引诸皇子及众多势力争执不下,在废储之前,需得择定新储。

  句句正合圣心。

  天子心中虽早有定意,却也不能直说自己已生偏向,而是赞同先不于朝会公议,暗暗考较几位皇子,当择定“贤明”再行废储之议。

  “卫国公与楚王府是朕亲信之臣,此回废立,朕必须倚仗两府助力,朝议之前,众爱卿谨记不可张扬。”

  初步目的达到,天子也如释重负,君臣一心,才能保证废立能得顺利,最大可能避免内乱,引发腥风血雨。

  可若是障碍太过坚固,天子当然不会心慈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