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 入学考试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钱敬忠穷的磊落,心胸豁达,比之云仁忠之流强得多,着实让卢飏刮目相看,心道这国子监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

  两人在酒楼门口分别,钱敬忠谢过卢飏,提着那些饭菜往西出城而去,当是回家了。

  看着钱敬忠远行的背影,卢飏摇头笑笑,也转身回家了。

  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随后几日,卢飏每日去国子监读书,倒也认识了不少同学。

  如今的国子监中,虽然有荫监生和例监生,但数量不多,更多的依然是卢飏这种贡监生,所以风气还是很不错的。

  即使是荫监生和例监生,能愿意来国子监读书的,也是想在学业上有所精进的,毕竟混日子的,估计也不会来入学了,而且对于例监生,国子监也不强制入学。

  与各地优秀的生员在一起交流,卢飏明显感觉到学业水平上的差距,特别是一些来自山东河南和北直隶的生员,水平非常高。

  而且这还是在北京国子监,没有来自南直隶和浙江福建的生员,若是在南京国子监,里面全是江浙之地的生员,估计差距就更大了。

  不过幸亏明朝科举实行南北榜制度,卢飏作为北直隶的生员,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都不会直接与南直隶、江浙以及湖广一带的士子竞争。

  因为学习气氛浓厚,卢飏这几日也是非常用功,夜夜苦读,而且他发扬了现代题海战术的精髓,每日一篇八股文章,好保持自己的灵感与手感。

  明代八股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因为限定了文章的格式,其实按部就班的写起来也不难,但是写好了非常之难,要想写出花来,那便是难上加难。

  而且其难点不在于语言的表达,或者用词的华丽,其难点在于如何在限定的格式内阐明自己的思想,而且思想要新要奇,要让考官眼前一亮吗,更要实际可行。

  因为明朝科举取士,取的是官员,而不是老学究之流,所以越到乡试会试,便更加注重施政理念或者是具体处理政务方面的考察。

  但这一点,也恰恰是那些没有经验、死读书的生员们所欠缺的,所以科举的残酷性便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十年寒窗,苦读四书五经,最后也不一定能中试,盖因见识有限所致。

  而见识却不是容易提升的,不仅需要博览群书,关键还要历事,个人的悟性也很重要。

  不过对于卢飏而言,写好八股文的难点却是他的优势所在,作为穿越者,他拥有数百年的知识积累,知晓各种先进的国家治理经验。

  而且对于封建时代的弊端,了解的也比较清楚,各种《百家讲坛》、网络论坛什么的也没少看,虽然实行起来可能会有纸上谈兵之嫌,但拿出来唬人还是没问题的。

  到了七月十五这天,卢飏一早准备好笔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