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魏征的疑惑_贞观二年之他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息的来到了白鹿乡。

  此时,胡迭显然是早已经忘了他与魏征在朝堂上的约定,但显然,魏征没忘。

  说起来,魏征在大唐的官职也不算低了,目前他担任的职务是谏议大夫,换算成现代社会的官职,那应该就相当于最高检查院的检察官,至少也得是副厅级的干部,而且还是能直达天听,手握实权的那种实权的那种,在现代,像这种级别的领导要下来走访,如果不是刻意的微服出行,那至少都得是有警车开道的,可是现在,他这位谏议大夫,却只是坐着一辆家中老仆所驾的牛车,悠闲的走在乡间小道上,若不是那身衣服还算得体,看着就跟一般乡间的富农没什么两样了。

  刚进入胡迭的封地,魏征便感觉到了这里与其他乡村的不同。

  此时,天气已经入冬,虽然还没有下雪,但一般的农夫这时候多半都是躺在家里御寒,尽量的减少活动的,除了做工的,很少有人会在外面顶着严寒干活——这不是偷懒,而是对于穷人而言,只有尽可能的减少活动,才能减轻粮食的消耗,同时,寒冷的天气如果不注意保暖,也很容易生病,而对于穷人家来说,哪怕只是伤寒这样的小病,所需的治疗费用往往都是能让整个家庭伤筋动骨的,所以,这种‘懒惰’,也只能说是一种被严酷的生存环境逼迫出来的无奈。

  可是一进入这白鹿村的地域,放眼望去,却到处都是做工修路的人。

  不仅如此,便是那些房屋之中,也几乎是家家都有烟火升腾,这在魏征看来,可是相当不得了的一件事了。

  生火取暖,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就魏征对大唐民情的了解,他敢肯定,在这样虽然已经变寒,却还没有完全到最冷的天气里,别说是寻常的百姓农户,便是一些小有产业的乡间地主,都未必舍得烧柴取暖,原因很简单:因为烧柴是要花钱的!

  这么说,或许不太准确,因为大多数百姓家里生火的木柴,多半都是自己上山砍的,很少会有农户花钱买柴,但就算是砍柴,同样也是要花费力气的,而且砍一天的柴,所得的柴薪差不多也只够一户人家烧一天所需,所以,对于那些需要尽可能减少冬天的粮食消耗,以及生病之类的疯险的农户而言,虽然备柴过冬也是他们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但通常而言,不到最冷最关键的时候,他们是绝不会轻易在家中生火,去消耗那些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柴薪的。

  如果只是一户两户,魏征还会把这当成是一两个不会过日子的特例,但家家户户都这样,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要么,就是这些农户已经富得根本不在乎这点柴薪的消耗,要么,就是这里的木柴根本就不值钱,甚至多到了随手可捡的地步。

  心中既然已经产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