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内阁轻重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督义学衙门任上升迁为吏部右侍郎的。

  王用汲是与海瑞齐名的廉臣。

  他主持义学时向朝廷提出将宫中,国子监里的藏书集中设一藏书室,供给来京的士子,义学的教师抄录借阅。

  这就有些类似于汉时石渠阁,宋时崇文院,但不是服务于皇家,而是服务于读书人的,有些类似建立国家图书馆。不过很遗憾如此有见地的建议,没有被天子采纳。

  现在王用汲立于皇城墙下,内阁大九卿官员于墙下东西而立。

  首辅,吏部尚书,兵部尚书陆续缺席,本来十三人,只到了十人。

  而其余的官员一并面北而立。

  王用汲一边宣布吏部尚书堪任官员的履历,一面有吏部官员将书写有堪任官员履历名册交各个参与会推的官员手中。

  林延潮立于西首,日头越过紫禁城的红墙上正好照在自己身上。

  林延潮用手挡了挡阳光,拿起堪任册翻至第一页,不由心底冷笑一声。如他料想,这堪任册上列在第一页的正是户部尚书石星,而陆光祖则在第二页。

  这堪任册上次序先后,其实也是一等暗示在其中。

  否则按照年资而论,陆光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石星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陆光祖的排名应该在石星上面才是。

  虽说没有首辅,也没有吏部尚书,但总是有人用这样潜移默化的手段来影响这一次的会推。

  林延潮想到这里,看了一眼正坐一旁歇息的吏部左侍郎赵志皋。

  林延潮顺着堪任册继续看下去,不仅石星,陆光祖在列,还有舒应龙,孙鑨,王用汲等一共七人。

  林延潮本以为自己的名字也会列入‘陪跑’名单,但可惜名册上并没有自己名字。

  礼部尚书可以不由词臣出任,但吏部尚书能否偶尔由词臣出任?

  从这几年看来,别说词臣当选,就连堪任官员名单上也不许有词臣名字出现。

  在嘉靖,隆庆朝时,如方献夫,严嵩,高拱以内阁掌吏部的情况,是绝不可能在万历朝出现了。

  这时候王用汲已念完以上官员履历道:“吏部尚书推某正某陪,诸位官员想清楚后,上前画题!”

  吏部尚书会推,不似九卿会推,也不是三品以上公卿会推的流程。

  对此有明文记载,阁臣,冢宰,大司马,总督出缺时,则立榷。

  列卿佐贰,巡抚出缺时,则坐推。

  这看起来像是死规定,表示官员站着商量,是对于宰相,尚书,总督会推的慎重。

  其实之所以如此会推,是因为阙左门前没有那么多椅子给你坐,纸笔发下去也是麻烦。

  会推大臣时人数多,官员没办法坐在椅子上,或者左右宴房里,写好了堪任贴递上去,必须一个个到公案前,在吏部官员监督下于名册下题画。

  “大宗伯!”

  林延潮听到身旁一个声音,原来是许国与他说话。

  “次辅有什么吩咐?”

  许国诚恳地道:“我与你说掏心窝的话,今日之会推,涉关今后内阁之轻重。若是你真对石司农有什么成见,今日一定还请看在我的面子上暂且放下。”

  林延潮明白许国的意思,若石星出任吏部尚书还好,但若陆光祖出任,那么内阁以后要想使唤吏部就难了,如此内阁的权力就失去一半了。

  说话时阳光正照在林延潮的侧脸上,但见他笑了笑道:“好,次辅放心就是。”

  Ps:明日有更。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