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92章 大明湖畔的冰山一角_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了350元不到。

  以出厂价500炖计算“加上中间350元成本,盐业公司如果按国家规定的1020元一吨计算更新,利润还在每吨170元左右。以燕省每年计划内的40万吨用量核算,盐业公司年利润在3000万以上。

  看似利润不是很多,但要清楚一点,盐业公司没有任何风险,因为是专营,或者更确切地讲,因为是二道贩子,不需要任何投入。

  但另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却是.盐业公司的收购价格是不二价.因为所有的盐必须经盐务局盖章才不算私盐,然后转手卖向市场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而是大幅加价到每吨2500元以上,甚至更多。

  如此“盐业公司的利润就由每吨170元左右暴涨到每吨1650元.那么利润也由3000万变成了6亿6千万!

  天下所有暴利行业和食盐专营相比,只能望之兴叹,拍马也赶不上。

  如果仅仅是以上事实,还不足以让李丁山愤慨并且怒不可遏,毕竟是国家政策,谁也奈何不了。但在李丁山研究了相关数据之后,却发现了一个更令人愤怒的事实,燕省每年调拨计划是40万吨左右,作为优质的产盐大省,沿渤海一带的盐田完全可以满足本省的用盐需求,但燕省却每年都要从齐省和安省调配20万吨以上的食盐。

  结果就导致燕省的盐田荒废.盐田工人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负债累累,机器闲置,锈迹斑斑。更令人气愤的事实是,并非燕省的盐的质量不行“而是另有内幕。

  燕省是著名的产盐大省,是国内第二大产盐区,然而燕省市场上的食盐,一多半来自齐省和安省。虽然也经中盐燕省公司分装,算是正规渠道的食盐,但在没有完成省内调拨计划之下从外省调盐,其实和私盐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是在合法舟外表之下行不法之事罢了。

  为何宁肯让燕省的盐田荒废,也不肯照顾本省盐田,非要从外省调配?齐省还好说,也是海盐,而安省的盐大多是井盐和矿盐,未必附合燕省百姓的口味。

  李丁山发现了问题之后,专门深入进行了调查,在燕市各大超市实地走访,发现果不其然,超市出售的袋装食盐,产地来自燕省的几乎没有,几乎全部来自齐省和安省。

  李丁山甚至还走访了燕省的产盐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大片大片的盐田荒芜,许多盐田工人失业,一个月连几百元的生活费都没有。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燕省盐务局每年赚取6亿多利润仍不满足,包括下辖的盐业公司,不但中层以上干部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福利之好,就差每人发上一栋别墅了。

  就在李丁山得知了盐业内幕.但却苦于没有实权,既插手不了燕省的事务,也过问不了齐省或安省的事务之时,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了齐省上任。

  恰恰是负责联系盐务系统的副省长,又恰恰齐省盐务局副局长鲁成良前来靠拢,李丁山就在谈话中和鲁成良谈及了此事,鲁成良就告诉他更多幕后事实。

  越是知道内幕,李丁山越是触目惊心,就越是气愤难平,决定要拿盐业的黑幕开刀,尽管他也知道,盐业既然是国家专营,幕后就有巨大的后台支撑,他动不了根本,至少可以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还百姓一个公正。

  不仅仅是燕省百姓,也为了齐省百姓。

  听了李丁山的话,夏想久久无语,内心的震憾无以言说,因为他知道盐业专营是哪一方势力的根本,不能动,一动必有强烈反弹,丢官也许还轻,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仓...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官神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