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九章 蒸蒸日上_大明之崛起16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丈量得如何了?”

  冯公公忙道:“回皇上,这时日着实太短,只来得及收拢了投虏犯官的田产及无主地,详细亩数还未能统上来。不过奴婢担心误了春耕,便安排了人手先召集承包户,定契约、发种子、农具让他们耕种,等丈量到了具体地方,再补契约上的土地尺寸。”

  这太监倒是挺懂得灵活变通,朱琳渼颇为满意,又吩咐道:“皇庄土地如有还没完成播种的,尽可种些玉麦。”

  说到这儿,他忽然想起,玉米这东西不是非常适合套种吗?套种可是能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利器,怎能不尝试一下?!

  土豆、番薯、玉米加上套种,农业方面的“金手指”很快就会全部出现在大明,往后即便是小冰河期,华夏的土地上也再不会有严重饥荒发生!

  当然,朱琳渼也只知道套种大概是怎么回事,具体操作却一无所知。但他相信,凭大明百姓的实践能力,只要知道了这个概念,必然很快就能摸索出可行的方案。

  于是他望向张沧海,“等会儿你留在乾清宫,我教你套种之法。乃是用玉麦和大豆种在一起,比单种产量提高甚多。”

  而后诸位朝臣又接连将朝中重要事宜禀奏一番。

  刑部递上了俘获的投虏犯官名册,一共两千三百多人,除了为祸极大的百余名判了诛族或斩立决,余者全部是举家流放。

  说是流放,其实就是派去台湾、几内亚、澳洲等地做苦力,不过方才天子定下了塞外方略,这些人又有了新的地方可去——修木轨道。以这个时代的劳动和医疗条件,不论是去哪儿,他们基本也都是劳作至死一个结局。

  接着是礼部转述朝鲜两位使节都要求大明册封,并明确谁才是朝鲜正统一事。

  眼下有忠贞营,啊,现在应该称为大明海外驻军的三千兵马进驻朝鲜,李倧和李瑛都不敢轻举妄动,只隔着明军大营对骂而已。

  朱琳渼自是不急,这种局面对于大明最为有利,往后就看他们两边谁对大明更恭顺了。

  再后面是宣部禀奏江北的宣教府建设情况……

  商部禀奏改建莱州港为商业港口之事……

  兵部禀奏新兵补充及新型步兵铳装备情况……

  大明经过前番建虏的肆虐,此时正是百废待举之际,刚回到南京听政的朱琳渼直忙到酉时,期间在乾清宫中传了两次膳,才与朝臣们堪堪将大事说完。

  待其他人都没了动静,徐尔路这才迈步上前,揖道:“臣启陛下,三日后便是我朝首次格致科会试开科之日,陛下先前忙于军务,这考题尚未御批。”

  他说着向杨廷麟、宋应星等人点头示意,有官吏在禁军的护持下抱了一口小木箱而来。

  内阁的三个人,加上礼部两人及宋应星,前后六把钥匙齐用,方打开了箱子。

  徐尔路从箱中取出十多页纸,恭敬呈给了天子,“陛下,考题乃是以格致学府课本为纲,由宋阁部主笔,臣与工部方侍郎从旁相助,以便陛下选用。”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