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新唐村垦荒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可能如此精通大营布置。

  他们根本想不到,后世大中型工程现场的动态布置,比起静态的兵营布置,难度只怕也更大些。

  潘先生不许村中的泥瓦匠们前去兵营中帮助修建,即是保密的需要,也是一种技能锻炼,士卒们必须会搭建自己的兵营,不论是永久居住的,或是日后征战中临时驻扎的。

  匆匆忙忙的安排完流民入住,村中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春耕农忙。由于年后大规模的招兵,春耕时田间的劳动力有些紧张,族长与潘先生商议后,允许部分兵勇们回家帮助农忙,各个作坊也放归了部分临时工参加农忙。

  村老们经商量后,亦允许村民雇佣部分流民帮助春耕,但需要管吃管住,还要给村中缴纳一定的费用,因为流民们所需的衣食住所,都是村中供应的,包括正在垦荒用的工具,以及今后屯田所需的种子。

  大多数流民都投入了垦荒中,小先生们说村中已经安排好为荒地培育的秧苗,争取能够播种一季稻谷。

  新村的流民们知道,秋后但凡有所收获,哪怕头一年因生地贫瘠,产量不高,只需够维持新唐村居民入冬后的吃食,那便也安生了。

  唐村儿里长唐豕说了,开垦出来的荒地,有十分之一在五年后归参加开荒的村民所有,只需缴纳赋税即可,谁也不许侵占,谁若胆敢前来抢夺必将受到最严厉的打击。

  唐村儿不缺铁制农具,几个小先生按照劳力的强弱,将流民们组合成十多个共同劳作的小组。二百多个能吃饱饭的新唐村儿老少农民们,迸发出了极大的开荒热情。

  初时开荒,合作小组全靠人力拉着铁制的犁铧,翻开了几千年未曾开垦的土地,随后自淇水中引来河水灌溉进去。原本的荒野,逐渐地变成一块儿一块儿的水浇地,在春日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依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新唐村的农民们每天都能用铁质的锄头和犁铧,开垦出二三十亩荒地,几乎是平均每人三到四天便能开垦出一亩荒地。哪怕七八岁的孩子都没有闲着,帮着捡拾田地中被翻耕出的草根儿与石块儿,堆到田埂上,或铺垫在道路中。

  随着农忙渐渐轻松,村里给调配了四五头耕牛,成为拉犁开荒的主力。盼望多有几头耕牛,已成为新唐村农民们最大的念头。

  若耕牛足够,垦荒将会变的更快,可惜唐村的耕牛虽然不很缺,然而也不见得很富裕,农忙没有结束。村中耕牛还不能大量调用来开荒,整个大汉朝的耕牛都不够用。

  这些新开垦的荒地,每天都会有几个村中学子前来丈量,并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是何人何时开垦的,最后还需要村民小组举出代表,画押按手印,以证明其真实可靠。

  虽然新唐村居民们都看不懂记录的是些什么,但他们还是选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