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四九 马蹄带得淮河水(六)_金鳞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拜祝,称为

  “辞旧岁”。整个宫中都要大饮大嚼。鼓乐喧嚣,以示庆贺。门旁值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

  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辟邪年画。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

  橹楹上插芝麻秆,院中焚烧柏枝柴。称为

  “焴岁”。从岁暮、正旦开始,宫人们都头戴

  “闹蛾”。也就是民间所谓

  “闹嚷嚷”:用乌金纸裁成,画上颜色装就,都是飞蛾、草虫、蝴蝶形状,簪在头上,大的如掌,小的只似铜钱大小,以应节日之景。

  还有些有钱的内官则戴小葫芦,大小仅如豌豆,称为

  “草里金”,二枚值银二三两不等。朱慈烺回到宫中之后,再次陷入一年一度的节假日厌倦症。

  在外面,无论是长至节还是冬至节,只要他不想出门,谁都不能来扰他。

  但在宫里,各种喜庆活动他都得参加。否则帝后带着定王永王,甚至连坤兴公主都在,偏偏皇太子不在,难免给人太多遐想。

  除夕晚膳时候,天家全都坐在一起用膳,观赏歌舞,其实翻来覆去也就那么老几套。

  然后就是看戏。因为周后喜欢昆山腔,这回还加进了一些新编曲目,诸如《怒龙王》、《烧韩城》,都是东宫战例改编。

  《怒龙王》还算是正剧武戏,讲的是十七年正月河上之战的主战场,萧陌部迎战李自成本阵。

  考虑到老百姓并不接受

  “交换俘虏”这一思想,也要维护尤世威等老将的颜面,所以这出戏在前因中介绍说:皇太子为了保护老百姓撤离,亲自率大军压阵,故而与李闯遭遇。

  简单的唱白之后,戏台上便用白花纸铺出了冰冻的黄河,然后两拨武小生开始耍着花枪演绎战斗。

  眼看着打

  “明”字旗号的军队缓缓后撤,观戏的定王、永王纷纷掩口惊呼,就连袁妃、坤兴都捂着胸口,瞪大了眼睛。

  朱慈烺只当是笑话在看,也深感天真幼稚的人总是能获得更多的欢乐。

  “河上”很快就爆出了一蓬蓬焰火,黄、绿、红色的火星在台上飞舞,

  “闯军”顿时人仰马翻,被反攻的

  “明军”一阵乱杀,直杀过河去斩下了李闯的大纛,全剧进入了"gaochao"。

  虽然艺术形式十分浓重,但还是让观众有种亲临战场的错觉。尤其是崇祯帝,如今也不再怀疑此战谎报战果了,看得十分尽兴,叫过王承恩,低声吩咐打赏。

  等大戏落幕,自有太监扯直了嗓子喊道:“皇爷大恩,打赏小罗汤:织花锦帛二匹,银豆二合。”那边戏台上登时涌出一群戏子,排成一列,高声祝岁谢恩。

  站在最前头的,就是这次被打赏的小罗汤,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唱腔倒也一般,只是因为饰演皇太子朱慈烺所以得了恩赏。

  《烧韩城》演的是河上之战的韩城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