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0章 吴文华与林如海的碰撞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为天堂。

  可见我教之功也。

  各国都潜心朝拜,无不获得我国典籍,以从中寻找治国的良策。

  林公却改道学西方的典籍,实乃因小失大也。

  不如当年之大贤,以十三经,依据“心”,“性”之学,将儒释道合为一体,集大成于理学。

  乃至我朝的“心”学等各学,莫不是贤者之功,更新罔替,越发的圆满功成。

  可见我教之深广,人一世都无法研究透彻,然林公半道不精,又改去他学,岂不是走上了歧路。”

  吴文华的长篇大论,让林如海感叹。

  未来辽东之前,吴文华所言,正是他所想。

  儒教的学问之深,包含万象,与时俱进,多次革新,朝鲜不提,哪怕是日本,朱学也大行其道。

  “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林如海轻轻的说了一句。

  吴文华犹如五雷轰顶,脸色煞白,又白转青,最后轰的一声,站了起来。

  颤抖的手指着林如海,震怒的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西方这种思想还未彻底流传开来,但是通过和王丰肃的交谈,林如海已经看到了雏形。

  正如儒教之初。

  面对新的思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改革者,让儒释道三教合一,当然也有保守者。

  同样。

  面对西方的文化,有深受儒教文化,“一物不知,儒者为耻”的思想的人。

  有恪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训的践行者。

  那么。

  也有冥顽不灵,恨不得杜绝一切异说的保守者。

  林如海认为应当求融通,致中和,以应对新的文化发展,可惜人心坚固,哪怕是辽东的官员,也很难获得人们的认可。

  不少人对王丰肃等教士,避之如虎。

  林如海刚才那句,动摇了三纲五常的大逆不道之言,让吴文华恨不得手撕眼前的人。

  深吸一口气,他恨恨的说道。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乃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

  忠君,孝父,从夫。

  “林公,伱……你置君,父,夫于何地?你自己不是父亲吗?你自己不是夫君吗?那你又算什么?

  难道你要无君无父?这就是你所学的西方典籍?”

  林如海安静的看着吴文华,没有因为对方的指责而心生动摇。

  儒家的核心有忠君。

  君权天授。

  君即是天。

  那如果君都变了呢?

  年轻的时候,从贵族落魄子弟到儒家达者,中年经历丧子之痛,晚年官场被贬,林如海的一生中,经历了太多变化。

  在辽东所见所闻,有他熟悉的,也有他不熟悉的。

  而最让他诧异的是将军身上的气质。

  有一股人人平等的意味,他感受到了。

  加上和王丰肃等人的交流,更加确信了这一点,将军身上有融合了多股文化的味道。

  林如海的认知,在这个时代中,已经可以说是国内最顶尖的一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