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8章 金江镇的底线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的辽东。

  人口突破了六百万。

  比以前的人口还多了上百万。

  因为辽东政通人和,大型水利,养活六百万人口绰绰有余。

  但是金江镇为了避免后患。

  防止辽东人口增长过快,也为了开发奴儿干,草原,以及咸镜道,平安道。

  所以早已制定了规则。

  新的往金江镇移来的人口,会安排后面的几个地方。

  因此。

  林如海提出要安置二十万流民到辽东,才引起了唐清安的诧异。

  当初制定规则的时候,林如海也有参与。

  顾道初替林如海向将军解释。

  “我金江军在国内与流民军作战时,考虑赈灾的因素,招募了不少的流民充当民夫。”

  “几个月来,这些民夫为我军大胜立了大功,所以林如海才提出,把他们安顿到辽东。”

  唐清安恍然。

  他明白林如海的意思了。

  金江镇多年的努力,从国内接应流民,已经有了两百余万来,来自国内各地的百姓。

  随着金江军的捷报,以及官府下大力气赈灾救民,稳住地方的种种措施传开后。

  老家被收复的流民,不少人心思归。

  老家也在分田呢。

  而且他们又相信金江镇的官员。

  于是不少的百姓提出要回去故乡,愿意放弃在辽东奋斗多年的积蓄,只求归家的安置。

  本来官府是担忧的。

  此举太过耗费资源,容易消耗金州的物资,但很快发现,提出回去的人并不多。

  更多的百姓都不愿意动。

  老百姓的力气很大,在干活的时候。

  但有是有老百姓的力气又很小。

  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从辽东返回故乡,其余不提,一路上千里甚至数千里,穷家富路,没人愿意折腾。

  于是官府同意了去留自便。

  “而且林如海参考将军当年在辽东治理灾民的事迹,提出在国内以工代赈,要招募五十万流民为大军服务。”

  “原来的二十万民夫送到辽东就地安置,能腾出二十万个位置。”

  “善。”

  唐清安同意了。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并不需要顾道初亲自来询问自己。

  不过当年关于辽东移民之事,是众人商议后确认的,现在的举动,属于违背规则的事务,定然是需要当面说清楚。

  金江镇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完善的组织。

  唐清安需要做的就是维护制度。

  “国内百废待兴,恢复元气不是一两年之功,总体上百姓们还是勒紧裤腰带。”

  “二十万功民安置在辽东,长久之事谁也无法得知,但是短期来看,对他们的确是好的结局。”

  “这些都要跟他们讲清楚,避免以后有了变化,然后埋怨我们不公平。”

  唐清安仔细交代。

  金州。

  必将随着金江镇的搬离,且随着国内逐渐的安宁,很难再保持这些年的发展速度。

  放缓脚步是必然的。

  现在安置到辽东,对二十万灾民是好事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