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六章 天理!天理!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又何必一定要他变成明君?”

  赵景贤一怔,“王爷此话,大有深意——请明示!”

  “弘光帝的‘昏’,”关卓凡说道,“实话实说,不过就是酒色之娱,他本人的性格,并不强势,甚至可说是颇为温和的,更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他即位之后,并没有报复东林和史可法嘛!”

  顿了一顿,“还有,弘光帝对于政事,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他不是那种要掌控一切的人。”

  再顿一顿,“考诸于史,‘主昏于上,政清于下’,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用事的大臣,只要敷衍的好,像弘光帝这种皇帝,是极有可能,自己满足于后宫的享受,将政事放手给信用的大臣,不加过问的。”

  “啊,对……”

  “我举个很不恰当的例子——”关卓凡说道,“出于我口,入于你耳——譬如,肃顺之于文宗显皇帝。”

  顿了顿,“肃顺做事情,不论如何大刀阔斧,文宗皇帝都一力支持——哪怕有些事情,文宗皇帝自己其实并不想做,但如果肃顺坚持,还是会照他的意思去办,譬如,戊午科场案杀柏葰。”

  戊午科场案共斩决五人,其中包括主考柏葰——其受贿数额是“贽敬银十六两”,其身份是文渊阁大学士。

  为了十六两银子杀正一品的大学士,这个“反腐败”的力度,可谓亘古所无。

  “说到戊午科场案,”赵景贤试探着说道,“官场传言,文宗皇帝朱笔勾决柏葰之时,龙颜惨淡,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就好像生了一场大病似的;在廷诸臣,亦有因震恐而嚎啕失仪的,请教王爷,这些……都属实吗?”

  关卓凡点了点头,“都属实!”

  顿了顿,“这件案子,柏葰是否冤枉,且不去说他,就事论事,我其实很佩服肃顺的魄力——换了我,嘿嘿,未必下得了这个手啊。”

  赵景贤没有想到,辅政王对他亲手拿捕的肃顺,居然是这样子的评价,不由感慨:“王爷心胸,真正包容天地!肃顺虽有魄力,可是,论及心胸广阔,就比王爷差的太远了!他若有王爷的一半心胸,也不至于——”

  打住。

  “或许吧!”关卓凡淡淡一笑,“嗯,话头扯的有点儿远了——我想说的是,文宗皇帝对肃顺的信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事情,肃顺‘敷衍’的很好。”

  顿了一顿,“这种‘敷衍’,仔细想一想,其实,又能多花几个钱?能多挑几个秀女呢?——同军国大政、万民福祉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顿一顿,“如弘光帝者,本就是一个酒色之徒,你若不肯满足他的些些欲求,一定要他成尧成舜,那不是逼着他远正人、近佞幸吗?到时候,多花的,就不是‘几个钱’了!多挑的,也不是‘几个秀女’了!”

  怔了片刻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