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38章贾耽制图40册_我在中唐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宁得知集贤院那名年轻的官员正是柳宗元后,便好心上前帮助。

  谁料这位柳宗元,不但对李宁一点都不感兴趣,还呵斥:“何处小寺,此地非尔可来,速速离去。”谁让李宁穿着小宦官的衣服呢,还没说话就被柳宗元给怼了。

  李宁只好道:“小寺乃东宫舍下,特取《通典》呈送太子殿下。”

  柳宗元只好气哄哄道:“贾相、崔相尚派人来抄,太子欲看,遣人来抄便是。”

  李宁看着柳宗元的意思,想看必须需自己抄。他本来是想《通典》一书,鸿篇巨制,字数甚多,正好借此机会把活字印刷术推广而来。

  于是李宁对柳宗元道:“我东宫可助你广抄《通典》,一旬之内便可令京中三品以上官员人手一份。”

  柳宗元自是不信李宁的大话,正巧这时他上司和李忠言前来。李忠言知道李宁近一年办了一个书铺,还颇为成功,但他不敢保证十日之内制成数十本《通典》。

  李宁于是把李忠言拉到一旁告诉他,李纪书铺有一新法可快速印书,必定可成。李忠言半信半疑,经过和那位年长的官员商议,最终,李宁只从集贤馆中拿到了《通典》的第一典:食货典。

  食货典是九典之一,共十二卷,近十一万字。为了尽快做成书本,李宁拿到后就立即出宫,赶往永安坊卢砧父子家中。

  李宁开办的李纪书铺将近一年,从已成为长安第一书铺。不仅大大降低了书籍成本,让更多学子受惠,而且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技术。从蝴蝶书到包背书,后来一直都是李纪书铺引领着书籍市场。

  由于蝴蝶书和包背书都是只粘连一侧,久翻之下必然容易松散脱落。李宁还想到后世标准的线装书,于是又给包背书又加了一个线装使之牢固。

  实际上在唐朝末期流行蝴蝶装帧之法后,唐人就发现了此法的缺点,并用针线加以缝制。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末经书中,就发现了针线缝制的痕迹。古人的智慧绝不可小觑。

  但古人可不讲什么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李宁制作的这些先进技术悉数被别家书铺偷学运用。

  李宁也知道他也根本制止不了,索性也不在乎。外在的装帧之术只不过是小道,迟早会被人学去。倒不如一点点吃新技术的福利,“组大组强”。

  真正的核心技术都在肉眼看不见之处。李宁手里还有活字印刷术呢,自然不惧任何人。

  早在数月前,线装书大火之时,李宁就找到卢砧卢槐父子,私下提了活字印刷的大致构想,并传授了他们具体的细节。从那开始,

  第038章贾耽制图40册(第1/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纪书铺就开始研究活字印刷之术了。

  此等核心技术只有卢砧卢槐父子二人知晓,李宁还特意买下了他们家邻居的房子,专门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