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朱棣起兵靖难的动机争议:是夺位,还是自保?_世子很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诛。下诏让王,并遣中官逮王府傣,王遂称疾笃。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以兵守王宫。王密与僧道衍谋,令指挥张玉、朱能潜纳勇士八百人入府守卫。

  秋七月癸酉,匿壮士端礼门,绐贵,昺入,杀之,遂夺九门。上书天子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明史成祖纪》)

  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诏逮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输诚于成祖,成祖遂决策起兵。(《明史姚广孝传》)

  图谋不轨,起兵夺位:由《明史纪事本末》的角度切入

  和《明史》的观点迥异的是,清人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指出,燕王朱棣起兵纯粹出于谋反夺位之心。

  《明史纪事本末》有以下一段记载:

  二十八年,初,诸王封国时,太祖多择名僧为傅,僧道衍知燕王当嗣大位,自言曰:“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盖白冠王,其文皇也。燕王遂乞道衍,得之。(<燕王起兵>)

  燕王与道衍的结识,始于道衍奉送一顶白帽予燕王,这一段更被《明朝那些事》所引用,深入人心。“王”字上面加个“白”,即为“皇”!道衍送朱棣这个亲王白帽子蕴含政治含意,寓意送其帝皇之冠。燕王因此乞求道衍辅佐自己,这里直接明示燕王早有不良夺帝之心。

  《明史纪事本末》中还有以下一段文字:

  道衍至燕邸,荐鄞人袁珙相术。燕王使召之至,令使者与饮于酒肆。王服卫士服,偕卫士九人入肆沽。珙趋拜燕王前曰:“殿下何自轻如此?”

  燕王阳不省,曰:“吾辈皆护卫校士也。”

  珙不对。乃召入,详叩之,珙稽首曰:“殿下异日太平天子也。”

  燕王恐人疑,乃佯以罪遣之。行至通州,既登舟,密召入邸。(<燕王起兵>)

  倘若朱棣并无夺位谋反的野心,他根本不用使计保护袁珙的性命,且朱棣于通州屡次密召袁珙进入府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对袁珙的“异日必为太平天子”的预言甚为受用,但又害怕旁人起疑,于是来个“暗渡陈仓’,表面将袁珙遣送出去,实则暗中继续与袁珙保持紧密的沟通、合作。

  虽然朱棣“日事练兵”、精挑奇人异士亦始于建文帝展开“削藩”后。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建文皇帝即位,遗诏止诸王入临会葬……燕王不悦。秋七月,帝命李景隆讯周王橚,逮至京,废为庶人。燕王见周王被执,且齐泰、黄子澄用事,遂简壮士为护卫,以勾逃军为名,异人术士多就之。(<燕王起兵>)

  《明史纪事本末》中却甚少提及道衍的贡献,反而不断强调朱棣的装疯扮傻,掩人耳目。

  (

  请收藏:https://m.quge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